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ID:6493946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5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1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2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3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4页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他的原名叫梁治华。2、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3、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4、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5、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还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即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曾追随康有为参与百日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后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又与段祺

2、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晚年任清华大学研究员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万字,编为《饮冰室合集》。梁启超一生致力于救国,然而幻想能通过君主立宪这种较平和的方法,与当时的革命党人发生矛盾,后依附于袁世凯、段祺瑞政府,想借助他们的力量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结果反被他们利用、玩弄于股掌之中,这使他格外痛苦。他痛定思痛地反省这一段经历说:“别人怎么样评价我我不管,我近来却发明了自己一种罪恶,罪恶的来源在那里呢?因为我从前始终脱不掉‘贤人政治’的旧观念,始终想凭藉一种固有的旧势力来改良这国家,所以和那些不该共事或不愿共事的人也共过几回事。虽然我自信没有

3、做坏事,多少总不免被人利用我做坏事,我良心上无限苦痛,觉得简直是我间接的罪恶。”(《外交欤内政欤》)于是他对政治失望已极,最后从自己深卷其中二十余年的政坛中抽身而出,转入学界。-二、解读课文:要求学生养成作旁注的习惯。1、生字、多音字及形近字辨析莅校(lì)  迥乎(jiǒng)  精悍(hàn) 步履(lǚ)  谦逊(xùn) 激亢(kàng) 屏息(bǐng)   试泪(shì)   蓟北(jì) 涕泗(sì)    箜篌(kōng hóu)饮:yǐn(饮恨)   屏:bǐng(屏住)          yìn(饮牛)   

4、     píng(屏障)     履:(lǚ)履行  屐:(jī)木屐  屡:(lǚ)屡次  屦:(jù)草屦拭:(shì)拂拭  弑:(shì)弑君  试:(shì)试验  轼:(shì)苏轼箜:(kōng)箜篌  倥:(kōng)倥偬炯:(jiǒng)目光炯炯  迥:(jiǒng)迥然不同  2、                         梁任公演讲特点          演讲前:准备演讲稿(办事认真、书法修养好)——铺垫          入场外貌:秃头顶、宽下巴、短小精悍、肥长袍——前奏          动作:

5、稳健潇洒、光芒四射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风趣)                  神态生动有趣(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  朗诵声情并茂(“五有”——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20年后回忆——侧面描写)                  背诵有趣(博闻强识  旁征博引  记不起就敲头)           表情:  于紧张处成为表演 (手舞足蹈  两哭——感情丰沛)  

6、                 于讲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为正面描写           效果:  深入人心,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强烈爱好——侧面描写3、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

7、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三、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

8、字和语法并不规范。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