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88391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5
《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育红小学刘爱香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比和比例、会解比例方程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学生学习利用方格画图、以及比例尺打下良好的基础。“放大与缩小”是图形的各部分线段按相同的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能形象的显示出比例的基本内涵。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
2、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小棒按要求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情感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3、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小棒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4、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
3、,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和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四、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于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等内容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
4、例也有一定的了解,如:洗照片、放大镜等等。但是对于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不明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并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并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分析、思考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动手操作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讨到讨论和交流活动中来,增强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取引入1、利用电脑将图片放大与缩小2、说一说生活中的放大与
5、缩小的现象。3、引入课题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一)摆图形,发现规律1、摆三个三角形用同样长的3根、6根、9根小棒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学生摆,教师巡视。(2)引导发现放大的规律师:观察上面的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二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是第一个的2倍……引导:同学们都发现了三个三角形的边长之间的倍数关系,那么有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怎样变化可以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生:第一个三角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第二个三角形。放大3倍得到第三个三角形。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3)引导发现缩小的规律引导出:第三个三角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后得到第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继续
6、观察三个三角形,还发现了什么?得出把图形放大与缩小,就是将图形的边长放大与缩小。(板书)2、摆长方形先用12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然后根据你对放大与缩小的理解,再摆一个放大或缩小后的长方形,并说一说想法。(二)揭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请大家认知观察,放大与缩小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图形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图形的边长、周长、面积都发生了变化。揭示规律:我们把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虽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相似。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意义,实现
7、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三、解决问题在“摆一摆”“画一画”过程中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画完后再及时让学生说根据什么,及时引导学生反思、总结。这样学生在思考后操作,在操作后再思考,让学生形成技能,养成勤于思考、关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整理图形放大和缩小后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相似形”的实际意义。在自由交流中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