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ID:6471267

大小:468.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1-15

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_第1页
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_第2页
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_第3页
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_第4页
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题  目 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姓  名          学  号        系别   工商管理系     专  业   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30目录一、明清晋商概述1(一)晋商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社会原因1(二)明清晋商所取得的成就21、海内首富山西省22、有麻雀处皆有晋商23、百业俱全,享誉海内外3二、明清晋商成功因素综析3(一)诚信为本,急功好义3(二)敢于创新,不断开拓4(三)以人为本,有效管理4(四)精细运营,节俭理财5(五)团结协作,共好双赢5(六)树立品牌,做强做大5

2、三、国内外对于晋商的研究5四、晋商成功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6(一)晋商的诚信经营与现代企业诚信精神7(二)晋商的创新精神与现代企业的经营创新、管理创新81、内部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最大程度激励员工82、经营创新,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开拓市场、占有市场9(三)晋商用人之道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91、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有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胆魄102、告诉员工你真棒113、忠诚胜于能力11(四)晋商的精细经营与现代财务管理121、细节决定成败132、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实施成本管理133、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13(五)晋商时期市场信息的掌握与现代

3、企业信息管理131、要建立企业的内部报告系统142、建立高质量的营销情报系统143、建立完善的营销分析系统14五、结论14参考文献14致谢1630明清时期晋商经营之道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摘要:明清时期的晋商资本雄厚、经营范围广、足迹涉及海内外,更重要的是那时的晋商与普通一般的商人不同,他们不但具有着现在看来仍显崇高的商业道德,而且在当时的经营活动中就已经体现出了超前的企业管理系统思维和现代企业精神。他们的成功开创了中国商业史的先河而且也在世界商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本论文通过对明清晋商在诚信经营、创新意识、用人之道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中小企业现

4、代管理制度的构建及“古为今用”“中为洋用”的实践探索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明清晋商;经营;策略;启示一、明清晋商概述山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生成地,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和煤炭能源工业基地。山西东倚太行,西临黄河,南接中原,北通大漠,是京津的重要门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凝结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形成了厚重而独特的三晋文化遗产。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在中国,看2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要到深圳,看近百年的沧桑变迁要到上海,看500年的历史要到北京,看3000年的文化要到

5、西安,而看中华5000年的文明要来山西,这并不夸张。相传华夏开山始祖黄帝、炎帝曾主要在山西活动。上古时期的三位圣人尧、舜、禹都先后在山西建都立业,尧都平阳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舜都蒲坂,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禹都安邑,就是现在的山西夏县。山西还曾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多次大融合的中心地带。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在春秋战国时代,“胡服骑射”就发生在山西;第二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拓拔魏建都平城,就是现在的大同;第三次在宋辽金元时期,更是民族交融的腹地。而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晋商,更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显赫的地位。200年前,当美洲大陆还是一片荒芜时,晋商的商号已经遍布华夏各

6、大中城市、水陆码头,甚至远至俄国的西伯利亚和莫斯科、朝鲜的平壤、日本的东京及南洋各地,以太谷、祁县、平遥等晋中商人为代表的山西商业票号,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闻名于世。可以说晋商在明清两代曾经的辉煌是中国商业史与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一)晋商形成的历史原因及社会原因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势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属盆地地区,陆地地表水源十分贫乏,因而有地瘠民贫、十年九旱之说。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自唐宋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山西成为一个少地缺粮的省份。明朝的官方统计,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平均每人占有田地14.05亩,而山西平均每人只占有

7、田地10.28亩,少于其紧邻陕西(13.61亩)、山东(13.78亩)、河南(75.81亩)各行省。到了万历六年(1578年),山西人均田地又减为6.92亩。①(清)王轩.山西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178~182页人多为患,所产粮又不够食用,生计艰难。为缓解这一矛盾,明洪武到永乐年间,多次从山西太原、平阳、和汾州、沁州、辽州向南直隶的凤阳、河南、山东、北直隶及北京城移民。从平阳等南部地区移民,洪洞县大槐树是个集散地,故流移外省的山西人说起他们的原籍时,都说:“若问吾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便是山西之人外出谋生的大环境所在,由此可以

8、看出,其之所以走出西口以经营为生,开始并不是基于什么营利意识。当一方水土,不足以养活一方人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