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

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

ID:6469989

大小:37.13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15

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_第1页
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_第2页
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_第3页
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_第4页
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境卫生学大题汇总1、简述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答:人与环境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人与环境在物质统一性;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④环境因素对人康影响的双重性。2、环境污染物的暴露途径、暴露剂量和时间与产生的有害效应有何关系。答:环境暴露是环境因素产生健康有害效应的决定因素,暴露的途径、剂量和时间等特征与其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1)环境物质和有害化合物往往通过多种途径暴露,暴露途径通过影响总暴露量、吸收率、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而影响对人体产生的效应。(2)环境暴露剂量与暴露产生的反应有剂量一反应关系,根据阈值的存在,剂量-反应曲线包括无

2、阈值和有阈值两种类型,无阈值和有阈值物质的环境毒理学特征不同。(3)环境污染物的暴露,往往是在较低的剂量下的重复暴露,重复暴露的时间包括暴露频度和暴露持续期,暴露频度和持续期与靶器官和靶组织中的剂量(浓度)有关,是影响有害效应产生的重要因素。3、人群健康效应谱的含义是什么?了解人群健康效应谱有什么意义?答:(1)环境有害因素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健康效应,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为健康效应谱。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

3、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2)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人群中,健康效应谱有“冰山”现象。了解和掌握整群有害效应的分布,才能对其危害作出全面的定量评估,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决策可靠依据。4、按粒径大小,大气颗粒物可分为几类?答:大气颗粒物按粒径可分为:①总悬浮颗粒物TSP:指粒径≤l00μm的颗粒物;包括液体、固体或者液体和固体结合存在,并悬浮在空气介质中的颗粒。②可吸人颗粒物PM10:指空气动力

4、学直径≤10μm的颗粒物;因其能进入人体呼吸道而命名,又因其能够长期漂浮在空气中,也被称为飘尘。③细颗粒物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④超细颗粒物PM0.1:指空气动力学直径≤0.lμm的颗粒物。5、简述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答:(1)颗粒物的粒径:颗粒物在大气中的沉降与其粒径有关。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易被吸入。(2)颗粒物的成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多达数百种以上,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颗粒物的毒性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颗粒物上还可吸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3)呼吸道对颗粒物的清除作用:清除沉积于呼吸道的颗粒物是呼吸系统防御功

5、能的重要环节,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清除机制有所不同。(4)其他:某些生理或病理因素可影响颗粒物在呼吸道的沉积。例如,运动时呼吸的量和速度都明显加快,这样将大大增加颗粒物通过沉降、惯性冲击或扩散在呼吸道的沉积。6、试比较基准与标准的差异。答:(1)定义不同: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2)两者的关系: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

6、的实际表现。(3)法律效力:基准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7、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各级的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1)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地区。(2)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地区。(3)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适用于大气污染程

7、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地区。8、我国制订大气质量标准的原则有哪些?答:我国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总原则是卫生上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4)选用最敏感指标;(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9、简述水体污染调查监测的类型及内容。答:(1)水体污染调查类型:根据调查目的分为基础性调查、监测性调查、专题调查和应急性调查等4种类型。(2)调查内容:污染源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