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

ID:6441500

大小:36.4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1-14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_第1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_第2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_第3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_第4页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圈会员整理重点内容打印版之药理学第1页共14页药物的体内过程——药动学一、药物的体内过程(一)吸收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1、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口服、舌下、直肠给药;注射给药;其它给药途径:吸入、鼻腔、局部、经皮给药)、剂型、机体因素(胃肠道pH值、胃排空、肠蠕动性、吸收面积、血流量)首过消除口服给药,药物吸收后在进入体循环之前,部分在肠道粘膜和肝脏中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此种现象称首过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硝酸甘油的首过效应可灭活90%的药物,所以口

2、服疗效差。舌下含服可避免受过效应,直肠给药可部分避免。(二)分布分布是药物从血液向器官组织转运的过程。影响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液pH值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反应是可逆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性和竞争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从体内消除较慢,作用维持时间长。3、局部器官血流量4、体内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变化,是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多数药物经此过程后活性降低或消失,但也有些药物经转化后产生活性或毒性。肝脏是药物在体内代谢的主

3、要器官,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又称肝药酶。此种酶系的个体差异很大,除先天性差异外,年龄及病理生理状态等因素都会影响肝药酶的活性。肝药酶的活性还受某些药物的影响。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的药物称酶诱导剂或酶促剂。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卡马西平、灰黄霉素和地塞米松等。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的药物称酶抑制剂。氯霉素、别嘌呤、酮康唑、异烟肼、西米替丁和吩噻嗪类等。(四)排泄药物代谢产物或未经代谢的原形药物经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药物排泄也是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药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他排泄途径还

4、有肺、胆汁及腺体(如乳腺、唾液腺等)分泌。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及其应用(一)时量关系和时效关系时量关系是指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此过程决定药物作用强度,起效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这种药物效应随给药后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时效关系。峰浓度达峰时间 (二)消除半衰期是指血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药物体内消除速度。(三)稳态血药浓度如以相同的剂量和时间间隔给药,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血药浓度的积累速度逐渐减慢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此时的血药

5、浓度仅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称稳态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时间仅与药物的半衰期有关,须经过5个半衰期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为尽快达到稳态,可在首次给药时使用负荷量,如以半衰期为给药间隔,负荷量通常为给药量的加倍量,可使最低血药浓度在一个半衰期后即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四)生物利用度又称生物有效度,是指药物制剂经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来评价制剂吸收程度的指标。绝对生物利用度(F)=%100DAUCDAUCextivivext相对生物利用度(F)=%100DAUCDAUCTRRT(五)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机

6、体将多少容积体液中的药物清除。是反映药物体内消除的重要参数。肝肾功能不良时会下降。(六)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是理论上或计算所得的表示药物应占有体液的容积(以L或L/kg表示)不代表真正体积根据Vd值可了解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Vd<5L3L

7、机制,即阐明药物对机体作用和作用机理的科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治疗作用:凡能达到防治效果或符合用药目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是针对病因给予治疗。2、不良反应:凡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或使病人产生不利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1)副反应:副反应也称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产生副反应的药理基础是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当某一反应被用于治疗目的时,其他反应就成了副反应。因此副反应是随治疗目的而改变的。(2)毒性反应指用药

8、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一般是在超过极量时才会发生。(3)变态反应:是一类异常的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常见于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这种反应和药物剂量无关,反应性质不尽相同。(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主要效应。(5)继发性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6)停药反应:又称反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