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32745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3
《从高考看社会公平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姓名:学号:班级:社会公平的问题以及促进——以高考为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展开,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这毋庸置疑。但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并没有像小平同志所说带动后富,我们所看到的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严重,用封建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句话来描述一点也不为过。因此,我们必须看到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显示公平的问题,由于社会公平这个概念过于宽泛,在这里我以让大家最难忘怀的高考为例来阐述我的观点。每年的六月七、八号是全国统一的高考的日子,无数莘莘学子怀揣着希望、梦想走进考场。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学生选择高考这条路呢?因为很多家庭贫寒
2、的孩子想通过高考这条路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既然高考被千百万学子寄予如此之大的希望,那么高考真的公平吗?它真的能经得起全国人民的检验?首先,从高考的命题形式来讲,它虽然是全国普通高中统一招生考试,但是高考只是时间上的统一,并不是统一试卷,只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很多省份都是自主命题,并不使用全国卷。而我要说的问题就在自主命题上。自主命题是各个省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命题,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保护本省考生的情况,试题难易程度与试题类型可能会没有全国卷那么准或者说是公正,这是其一。其二,自主命题的省份在命题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本土元素,或者是发生在本省的热门事件,那么本省学校就会根
3、据这些来押题,并且准确率比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要高得多,比如山东试题出现“三孔”的几率就会很高,考生在复习中就会考虑到这一问题(这是一山东同学亲口告诉我的),而使用全国卷的考生就只能普遍撒网,效率与效果当然不如自主命题省份的考生,那么也就无公平可言了。其次,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来讲,即使全国使用同样的试卷,那么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差异,那么因经济差异而导致的地区教育差异就是其中之一。我们都知道,在很大程度上,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一个地区经济发达,一般来说该地区教育水平也比较高,反之,如果经济发展落后,该地区的教育水平也比较低。在我国,地区差异尤为明
4、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那么东部发达地区对教育的投入相对中西部地区高很多。那么,即使全国统一试卷,也会面临着地区的教育差异。那么从微观上来看,这种差异其实就是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差异。请问这公平吗?再次,从考生数量上来讲,即使全国统一了试卷,又消除了地方教育水平的不公平,但每个省份的考生数量千差万别,而重点大学(尤指省外重点大学)对考生数量参差不齐的省份的招生数量并不与该省份的考生数量挂钩。简言之,北京大学对考生人数众多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区的招生人数远远少于对北京这种只有几万名考生省市的招生人数。尤其是清华、北大、人大等教育部直隶的公立大学,既然
5、这些大学是公立的,属于国家所有,那么也就是应当面向全国学生,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那么北京大学成为北京人大学也就说不过去了。然后,从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的矛盾上来讲,不公平也尤为突出。河南、河北等这些省份都是人口大省,当然,也是考生大省。像河南14年高考考生就有72万人,甚至超过有的省份的总人口,但是,在河北、河南的重点大学却少之又少。作为一名河南考生,我对于河南的印象更为直接。河南虽然考生众多,然而省内名校资源屈指可数。河南省只有一所“211”工程大学,并没有“985”工程大学。省内唯一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也是在每省必须有一个“211”大学硬指标下确
6、定下来的。与此同时,省外名牌大学并没有照顾这些考生大省,官方报出的对这些省份扩招的人数相对于它们对本省的招生也是九牛一毛。这些都难以让我看到公平。最后,高考的这种不公平还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在前几年的特长生、省市级优秀三好学生等的加分,这些都助长了高考的这种不平等。高考作为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阶梯,作为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屏障,它的不平等显然会放大社会的其他矛盾,比如考生对国家的认同感。高考作为一种全国性的学生发展、进步的工具,它与千家万户都着理不清的联系,高考的公平对于这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高考的改革成为日趋紧迫的任务,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凸显高考的公
7、平。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考改革的热切期盼,我国政府也随之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中国,高考已不仅是个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去年9月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次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这些改革会给高考、高校和考生带来哪些影响和改变?能否平衡好考试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淡化高考竞技色彩素质教育才能见效“互联网+”时代,我们尤其需要创新型人才,可是,过早地文理分科,填鸭式的重复练习,只看分数而忽视其他能力的教育,无一不是创新思维的大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