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 西方文论开卷考试复习范围 (2)

2012级 西方文论开卷考试复习范围 (2)

ID:6429427

大小:71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2012级 西方文论开卷考试复习范围 (2)_第1页
2012级 西方文论开卷考试复习范围 (2)_第2页
2012级 西方文论开卷考试复习范围 (2)_第3页
2012级 西方文论开卷考试复习范围 (2)_第4页
2012级 西方文论开卷考试复习范围 (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级 西方文论开卷考试复习范围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2级西方文论(现代)开卷考试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用来指称男孩对母亲的乱伦欲望和对父亲妒嫉、仇恨的潜在心理。厄勒克忒拉情结(即)恋父情结,用来指称女孩对父亲的乱伦欲望和对母亲的妒嫉、仇恨的潜在心理。集体无意识p368在弗洛伊德“个人无意识”学说基础上,荣格提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包括艺术、宗教和道德活动的最终源泉,是心灵的结构和秩序,这个结构不是“性力”(里比多)所能涵盖得了的,也不是个人经验所能完全说明的。它来源于人类的整体进化过程中积淀的某种稳定模式——“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个人无意识由那些曾经

2、一度被意识到后来又被遗忘了的心理内容所组成,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在主体整个一生中却从未被意识到。是一个储藏所,它储藏着被称之为原始意象的潜在意象。人从他的祖先(包括他人类的祖先也包括他的前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那儿继承了这些意象。种族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有意识地回忆或拥有,而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因此,人经常会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人格面具含义人格是由“面具”(persona,简称“人格面具”)构成的。一个面具就是一个子人格,或人格的一个侧面。人格就是一个人所使用过的所有面具的总和。人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面具,而且无时无刻不戴着面具。摘掉

3、“假面具”后所暴露出来的“真面目”也是一个面具。因此,面具没有真假之分,只有公开面具和隐私面具的区别。时刻戴着面具,意味着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面具来表达的,心理障碍就是“面具障碍”。理论提出  人格面具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人格面具的意义  积极意义:人格面具有利于人在社会中生活,促使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它不仅有利于实现个人目的,取得个人成就,同时也是社会生活与共同福利的基础。  消极作用:“面具膨胀”(inflation):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则必然要牺牲人格结

4、构中的其他组成部分,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阴影阴影。现代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的原型理论的概念之一。每个人的人格当中都有的隐藏在潜意识当中的黑暗面,可以说是自己内心的另一个自己。阴影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若不是用面具加以掩盖,人就难以逃脱社会的批评指责。而有时阴影会成长为独立的人格,造成精神分裂症。而由于父母在人格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使男性的阴影原型的发展方向由从父亲那里受到的影响决定,而女性的阴影原型的发展方向由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影响决定。心理能人格所需要的能量被称之为心理能,荣格有时用里比多来命名这种心理能。然而这里所说的里比多与弗洛

5、伊德不同。荣格不像弗洛伊德那样把里比多仅仅局限为性力,这正是他与弗洛伊德的一个重要分歧。在荣格看来,里比多究其本质是欲望,它既可以表现为食欲、性欲,也可以是情绪的欲望。荣格的里比多,在意识中显现为努力、欲望和意愿。陌生化文学定义:“对于普通言语系统的歪曲”。——雅各布逊◇“陌生化”是什克洛夫斯基针对模仿论和形象论所提出的,他将“陌生化”作为艺术本身的内在规律,陌生化的过程是以艺术自身为目的,因而将模仿者和被模仿者排除在外,强调的是艺术的自主性。只有“陌生化”才能说明艺术品的形式和结构,及其与其他任何外部事物的独立性。陌生给人以新鲜感,这不仅是文学中可以运用那些实用语言所

6、不能使用的语法和词汇,而且也在于它的一些形式手段(如诗的韵律)。底本与述本v底本与述本v作为文字形态呈现给读者的故事(赵毅衡称之为“述本”,并建议英文对译词应为pre-narratedtext)背后,应该还有一个故事形态,那就是赵毅衡所说的“底本”(赵建议英文对译为narratedtext)。底本无叙述者,也不靠叙述而存在,述本则必须由叙述行为产生。当然,“底本”和“述本”的区分,只是“理论意义上的”,也就是说,源于一种理论上的假设。假设存在着一个供作者加工的故事可为参照。其实,在创作的事实中,很有可能作者的故事全是虚构的,没有任何底本。也就是说,就事实层面而言,即使有

7、底本,那底本也是作者虚构的。但它没有被赋予文本形式。隐含作者隐含作者(impliedauthor)是美国文学理论家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1961)中提出的概念,用来指称一种人格或意识,这种人格或意识在叙事文本的最终形态中体现出来。换句话说,某一个叙事文本之所以是其呈现出来的形态,正由于隐含作者有意地或无意地将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审美趣味等注入其中。也有人用隐指作者翻译这个概念。叙述者“谁说故事,谁就控制社会。”(柏拉图)◇“叙述者是叙述本文分析中最中心的概念。”([荷]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但叙述文字物质化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