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27909
大小:1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单元总结学案导学案课题古代儒家学说的发展历程授课教师课型复习课课时授课时间一、一、【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5、概述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二、【学法指导】1、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从春秋战国儒家学说的创立到汉代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再到
2、宋明时期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最后是明清之际对正统儒学的批判。复习时要把握好这一贯穿单元的主线。2、要采用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学习方式,讲所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内容和身边常见的事例结合起来,把握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3、对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影响,一定要结合学过的政治、经济史的内容。。【单元知识链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派(人物,主张)儒家学派(人物)墨家学派(人物,主张),法家学派的(人物,主张)2、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的思想主张,孔子的地位3、孟子的思想主张4、荀子的思想主张(二)汉代儒学1、董仲舒的新儒
3、学思想(主张)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的措施和作用)(三)宋明理学1、宋朝的程朱理学:北宋(人物,观点),南宋(人物,观点,代表作,作用)2、心学:南宋(人物和主张)明(人物和主张)(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各自基本主张,他们思想出现的主要原因,所处时代,作用2、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新发展二、师生合作攻克目标表一【主干知识回顾】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孔子思想核心是__、__。孟子主张施行____,并提出“______”的思想;“养浩然之气”。荀子最能体现其思想主张的是:______。董仲舒主张______,思想的核心是__
4、__,_____。宋明理学朱熹哲学范畴:____获取途径:______王阳明哲学范畴:____获取途径:______李贽否认____是万世至论,认为“____”,“_______即是人伦物理”,提出“____”,动摇了“_________”的理论基础。王夫之系统地批判___,建立起较为完整的______。-6-黄宗羲否定君主专制制度,认为“________”;在经济方面则否定“______”政策,主张“_____”。顾炎武强调_______,代表作是《______》。三、训练检验达成目标【基础检测】1.(2010年上海卷)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
5、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2.(20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3.(2011年广东卷)“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6、)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4.(2011年北京卷)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能力提升】5.(20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6.(2011年上海卷)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7、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7.(2011年海南卷)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8.(2011年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