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17381
大小:123.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1-13
《高考专题复习之对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专题复习之对联教案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戴建一、故事导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副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
2、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二、考纲解读对联,“对对子”也称“对仗”,是《考试大纲》在表达运用层级(D级)上为考生设立的一个较新的题型。在高中语文知识链上属于最基本的技能——“语言表达”中
3、的“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里“对偶”一项,即“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法”。它既是对考生仿写能力的高标准考查,又是对考生正确使用修辞方法能力的隐性考查,综合性强,对考生知识储备和能力拓展的要求很高。三、考点分析1、属新课程必修内容2、能体现新课程理念(1)重视文化传承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也是诗词曲河流中的一朵浪花,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2(2)突出语言能力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言能力,对语文素养的考查,其核心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查,对联的考查也是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考查。(3)关注
4、社会生活翻开各种报纸杂志,越来越多用联语制成的标题占据了醒目的位臵。走进书店,种类繁多的有关对联的著作被摆上了书架。春节,我们要张贴春联;祝寿,我们要拟写寿联;婚嫁,我们要用到婚联;丧葬,我们要用到挽联;甚至不少商家、企业也着意推出商业广告联,装饰在店堂内或在新闻煤体广告中大量使用,营造儒雅氛围……)3、高考命题倍受青睐综上所述:2013年高考对联题的命题可能指数为:☆☆☆☆☆四、对联的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把神荼、郁垒两位驱鬼大神刻在门板的桃木上。到了唐代门神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到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新年纳
5、余庆,嘉节号长春”,题写在寝门桃符板上。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又叫“春联”。到了宋代,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明清时期,由于皇帝的喜爱,对联盛行。对联久盛不衰,直到现在,每年春晚都有送春联的节目,高考也常出有关对联的语言表达题。五、对联的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断句一致。2.词性相对,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结构相同,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等。3.内容相关,
6、上下衔接。要求: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正对,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说明同一事理。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似或相关。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反对,即上下两联,一正一反,对比尖锐分明,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亦叫流水对。上下联意思顺连,在语法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顺承、因果、条件、转折、选择等复合关系。(一句话分成两句说)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34.仄起平收,音韵铿锵。上下两联相对应位臵上要求平仄相对。现在我们对平仄要求不甚严格。但至少要求上联末尾一字
7、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用平声,即通常说的“仄起平收”。5.意境协调,文辞优美。上下联意境要完美和谐,用词要尽量优美。六、对联禁忌一忌“合掌”。所谓“合掌”就是上下联的意思雷同。1、上下联用同义词相对。如: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掩袂时。“闻”“听”合掌。2、上下联部分词语意思相同。如:黑白颠倒几时了,上下欺瞒何日休。“几时了”“何时休”合掌。3、上下联用的字句虽不同,但两句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布谷声声催懒汉,子规句句警闲人。”“春晖盈大地,朝霞满山川。”二忌“同字”。即上下联同一位臵不能有相同的字,如:“科学能致富”对“艺术可修身”是可以的,但对“诚信能纳财
8、”则犯忌,因上下联都有“能”字。但也有例外:大肚能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