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412136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3
《河南省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及政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及政策建议尚华伟,1976.8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刘冠勤,1982.2摘要:河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建立和完善其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以粮食安全理论、评价决策理论和预警理论为依据,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立足河南省的实际,构建河南省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以期为丰富粮食安全预警理论和促进河南省粮食安全服务。关键词:河南省;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河南省粮食生产不仅满足了河南近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和粮食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并且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三化建设情况下,
2、存在越来越多的因素正在以现实的或潜在的方式,影响着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如耕地减少,人地矛盾突出;水资源紧缺,土壤的退化和肥力下降等,使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因此,构建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对科学、全面地分析测度粮食供给需求安全状况、提前发出粮食安全预报信息、方便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的内容(一)确定重点监测的粮食种类河南省的耕地、水、气候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其粮食的种植结构是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以面食为主,食品工业也比较发达,而作为全国粮食的主产区每年更是有数百万吨的小
3、麦和食品调往其他省区。另外,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加工、玉米酒精和玉米淀粉等产品的生产快速发展,也使玉米的供求关系变得日益紧张。一旦在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上出现问题,势必会对全省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河南省首先应该将小麦和玉米作为重点监测的粮食种类。(二)建立监测及预警指标体系从确保粮食安全的角度看,监测指标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反映生产安————————注:该文是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4、农业生产资源透支极限下河南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的部分成果课题号:2012-QN-570全的指标、反映流通安全的指标以及
5、反映消费安全的指标。而预警指标体系则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衡量总供给数量的指标和衡量总需求数量的指标。(三)收集监测数据信息数据信息一般按年度收集,其主要来源包括:¹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国家商务部;省(区)、市统计局、粮食局以及商务主管部门。(四)构建粮食安全监测及预警模型预警模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定量部分主要是根据所获得的监测数据,运用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粮食安全监测及预警指数,定量判断粮食的即期安全水平和远期发展趋势;定性部分主要是根据影响粮食安全的各种因素的状况,通过逻辑分析和运算,确定出专家评估指数,定性判断
6、粮食安全水平。最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进而判定出粮食安全状况和可能的变化方向与程度。(五)预警信息发布和应对预案启动当粮食供求的总量平衡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发出监测预警信息,并提出应对措施,尽力避免因供不应求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监测预警是手段,减少甚至避免负面影响、确保粮食安全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根据情况适时启动应对预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消除可能的不利影响,就成为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的关键。二、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一)即期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在粮食安全状况指数这一总目标下,共设有3个一级指标(生产安全指数
7、、流通安全指数、消费安全指数)和6个相对应的二级指标(粮食生产波动率和粮食供求差率、粮食价格波动率和贸易依存度、粮食需求波动率和粮食间接消费率),涵盖河南省粮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三个方面。预警系统的监测预警对象暂定为粮食中的小麦和玉米这两种河南省的主打粮食产品,即只对小麦和玉米进行监测预警,而非笼统地针对/粮食0,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不用再考虑粮食的生产和消费的结构性问题。(二)远期预警指标体系所谓预警,就是要在警情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测预报。而粮食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够对未来可能的粮食安全水平做出预测预报。河南
8、省的粮食安全最终目标是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而粮食的警情就是指粮食供求失衡的严重状态。基于对粮食警情的认识,初步确定了远期预警的警情指标(粮食总供给量和粮食总需求量),同时还根据事物的因果关系选择了相对应的警兆指标。粮食总供给量的警兆指标为财政支出资金、排灌机械总动力、粮食价格指数、比较利益差距率、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投入折纯量、农药投入量、成灾面积、粮食进口或调入量;粮食总需求量的警兆指标为人口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食品加工业产值、猪和家禽存栏头(只)数、粮食出口或调出量。三、关于河南省建立粮食安全预警
9、机制的建议(一)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充分运用储备的吞吐来维护粮食安全首先,要改变目前政府储备粮功能定位不明确,储备规模大、成本高等问题,对储备粮明确定位,合理确定粮食储备规模。其次,转变粮食储备模式。打破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经营储备粮的局面,完善国家、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