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91040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2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材分析 - 物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材分析一、本章地位和作用本章在“机械运动”、“力与运动”等力学重要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和提高,将进一步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一系列知识,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学习功和能的关系——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章导图中从吃饭用的筷子到航天飞机上的机械臂,从生活中最简单的工具到最现代的高科技设备,巨大的差别中隐含着相同之处——人手臂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人文背景,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二、章课程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3、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4、理解机械效率。5、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三、知识结构省力杠杆简杠杆杠杆平衡条件费力杠杆单等臂杠杆机滑轮(变形杠杆)定滑轮(特点、实质)滑轮组杠杆原理械动滑轮(特点、实质)轮轴(变形杠杆)斜面功的原理做功的多少—W定义、公式、单位两个必要因素做功的快慢—P定义、公式、单位功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做功的效率—η有用功
3、、总功、额外功物理意义新旧教材对比:从内容看,新教材包含了原教材中第十二章、第十八章绝大部分内容,原18.5机械能现被编入新教材第十二章中,同时,新教材又以“生活、物理、社会”栏目呈现了原来选学内容:轮轴和不学内容:斜面,并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新教材的上述改动和变化有如下优点:1、更突出能量的地位,更便于学生分析、比较学习各种能量间的相互转化和联系。2、8拓展了简单机械的知识面,使之更接近生活实际。(因为生产、生活中轮轴、斜面的应用同样非常广泛)1、有助于学生系统学习机械与功的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课时浪费。从学生学习方式看,新教材注重学生探
4、究能力的培养,从开始的“拔图钉活动”到最后的“设计制作组合机械模型”,始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发现、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现有意义的建构。四、课时建议一、杠杆2~3课时二、滑轮2课时三、功1课时四、功率1课时五、机械效率1~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2课时复习1课时机动1课时五、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一、杠杆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4、了解杠
5、杆的应用,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原则。5、结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杠杆的研究和应用介绍,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材说明: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节内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入手,探究并认识其物理规律,并对“力和运动”的知识加深和拓展,从物体平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发展到物体转动时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三要素有关还与力臂有关,从二力平衡条件发展到杠杆平衡条件,层层递进,符合新课程理念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建议:(一)课题引入可从展示生活中的劳动工具和各种较复杂机械、装置的图片资料入手,创设情景,使学生了解无论多么复杂的机械都是由一种
6、或多种简单机械组合而成。(二)关于活动11.1拔图钉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工具时更方便、更省力,从而引入杠杆,并以用螺丝刀撬图钉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螺丝刀作为杠杆使用时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杠杆的定义,并由此自然过度到杠杆五要素的介绍。(为便于观察,最好采用分组实验,木板密度要大,此外还可增加演示:木版上钉铁钉,螺丝刀不易撬出,要用羊角锤拔)8除课本上介绍外,要启发、组织学生寻找更多的生活中杠杆实例,学会找支点、动力、阻力等,使学生能识别杠杆。(教师也应参与其中,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分析,如雅典奥运主火炬缓缓升起等)(三)关于力臂教材中对如何找力臂这一难点
7、未作具体说明,建议要指导学生从上述各实例中找出动力臂、阻力臂,多加练习,使之理解力臂的概念,掌握力臂的画法(三步:1、找支点位置;2、画力的作用线;3、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教师作图示范时要强调正确、规范,这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和了解杠杆种类及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四)关于活动11.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活动前的“做一做”:体会杠杆的平衡(即杠杆的静止)中,教师必须引导作图分析:杠杆在任意位置的平衡与杠杆水平平衡的区别,使学生明白:杠杆水平平衡时力臂的测量将更方便,也同时明白了实验前杠杆水平调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的展开:组织学生认真
8、阅读课文,明确:(1)实验步骤(2)注意事项(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下拉等)(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F1、L1、F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