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湘教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湘教版【小学学科网】

ID:6383286

大小:2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2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湘教版【小学学科网】_第1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湘教版【小学学科网】_第2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湘教版【小学学科网】_第3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湘教版【小学学科网】_第4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湘教版【小学学科网】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湘教版【小学学科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iaoxue.xuekeedu.com专项部分古诗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北麓。题:书写;题写。2.西林:庐山西林寺。3.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4.岭:指相连的山。5.侧:从侧面看。6.各不同:各不相同。7.识:看清楚。8.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9.缘:因为。10.此山:这座山,指庐山。【诗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

2、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在庐山里。【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

3、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赏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xiaoxue.xuekeedu.com,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

4、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形象地概括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5、。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1.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2.鉴:镜子。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4.渠:它,指方塘。5.那得:怎么会。6.清如许:如此清澈。7.为有:因为有。【诗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

6、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作者简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3月9日),字元晦,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乾道三年(1167),携学生林用中、范念德从福建赶赴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三月,会讲的主要议题是“太极”和“中和”             

7、          xiaoxue.xuekeedu.com,然后同游南岳。朱张会讲,盛况空前,学生多达千人之众,其声势为全国之最,史称湖湘学派。自此之后,才去短集长,臻于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在石鼓书院复兴后,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由张栻亲书,后人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使“石鼓有声于天下”。他一生三次监南岳庙,但都只是遥领食俸,并未亲临南岳。明万历中(1587~15

8、98),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赏析】朱熹《观书有感》是一首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