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59264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1
《对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广西大学秦建丽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过渡到“大众化”,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显突出。文章分析了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几点对策,试图为农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帮助。关键词: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各高校都面临着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然而农科院校在毕业生就业问题E隔邑到的挑战性
2、更强,农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显突出。因此,无论从农科大学生和农科院校自身发展来考虑,还是从“科教兴国”、“科教兴农”的战略高度出发,研究和分析农科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农科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农科大学生成功就业意义重大。一、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就业政策从根本上制约着农科大学生就业首先,从农业自身特点上讲,农业是艰苦行业、基础产业,目前尚属科技含量较低的弱质产业。由于它的弱质性,使得农业对高级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显得不足。在新旧的交替中,由于
3、农业的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低,制约了农科大学毕业生新的人才载体的形成。其次,从生产经营方式上讲,我国大多数省市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手段落后,产业化程度低,分散经营,且大多数农业生产尚处于手工生产阶段,机械化程度低,吸纳农业科技人员的能力有限。另外,现行的一些政策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积极就业。近几年,尽管国家放宽了就业政策,就业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但目前国家对传统的“大农专业”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对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缺乏应有的支持,对从事农业艰苦行业的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应有的政策倾斜。毕业
4、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自身生存发展环境也较差,毕业生在劳动保障、卫生保障及用工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后顾之忧,有待从根本上解决。2、农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不足我国教育制度某些不合理性,使得学生在求学、成人、成才中,从,J、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对社会了解不够,实践技能薄弱。农科院校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一部分农科大学生对就业市场根本看不清摸不透,因此就业、择业时,不是处处被动就是十分盲目。“就东不就西”、“就高不就低”、“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基层一套房”等现象普遍存在。3、农科大学生自身存在
5、问题(1)专业思想不牢固,不愿意从事农业行业工作。许多就读农科专业的学生并非自愿,而是受高考分数或家庭经济条件限制而不得已进入农科院校,在其潜意识中仍存在轻农、厌农思想,农科专业学生相当一部分人对专业不感兴趣,毕业后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据调查统计,近年来,农科毕业生超过80%的人愿意到工作待遇好,工作环境好,工作条件好的“三好”单位就业,来自农村的学生绝大部分不愿意到家乡所在地工作,响应国家号召到基层和两部地区、“三支一扶”的毕业生也很少。(2)农科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农业属于艰苦行
6、业、基础产业,因此,农科专业的学生基础较差,起点低。另外,由于对专业不感兴趣,因此这部分同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侧艮于书本,停滞于理论层面,动手与实践能力不强,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身底气不足,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差,尤其荏英语、计算机、写作等方面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在公务员考试和应聘“邳艮定专业的单位”方面往往处于劣势,自信亡环.足,竞争力不强。(3)就业期望值过高,“有业不就”的现象严重。在激烈竞争的求职场上,一些农科大学生存在着光宗耀祖心理,致使有些学生“有业不就”,就业期
7、望值过高。表现在:—部分打算按专业对口择业的学生,缺少下基层的心理准备,希望能在机关或农业管理部门就业;不少农科毕业生缺乏开拓精神和创业精神,在择业中存在“求稳”心理,希望找一个能寄托终身的职业岗位,而对那些急需种、养、加方面专业人才的农村产业公司、企业则显示出种种的顾虑等等;有些学生一心希望走“到大城市、大单位、好企业、高薪酬”这个独木桥,众多大学生抱守“非城市不去”的观念,尤其是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毕业生,能选择的单位较多,“皇帝女儿不愁万方数据嫁”,“这山又望那山高”。(4)心理压力大,自信心不强
8、。受当前社会思潮和风气的影响,加上自身对农科专业和农业行业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觉得农业战线的工作不体面,收入低,又没地位,因此和其他专业的学生一比,自己就灭了自己的志气。也有的农科大学生因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少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示弱心态,自己给自己设置心理障碍,往往使其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获胜的信心,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适当地向用人单位表现自身的长处,从而严重影响了就业与择业。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