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录之六

书海泛舟录之六

ID:63369554

大小:15.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9-09

书海泛舟录之六_第1页
书海泛舟录之六_第2页
书海泛舟录之六_第3页
资源描述:

《书海泛舟录之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海泛舟录之六       高中语文老师喜欢毛泽东,我就读毛的诗词和《毛泽东选集》。      我现在还能背下20多首毛泽东的诗词,全靠那时候下的功夫。中国所有诗人里,我读过全集的诗人有限,毛是一个。还有李白、曹操等。毛的诗词大气,但粗犷有余而韵味不足、有些 口号式的东西在里面,郭沫若晚年的作品,就中他的毒很深。但那时候就被那大气所惑,痴迷不已。      用郭沫若的话说,《毛泽东选集》是“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我在一个暑假慢慢读完,连那冗长枯燥的《论联合政府》、《论持久战》也一字不漏。中国的白

2、话文,鲁迅、胡适、三四十年代的作家都作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不得不说,他们在运用白话文的成熟度方面,都远远不如毛泽东。那些作家,都像胡适说的,脱不了裹脚布的痕迹,唯有毛,将白话文运用得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白居易说他的诗要不识字的老太婆能听懂了才出以示人,但他的很多作品,就是略通文墨的读书人恐怕也还是有些吃力。而毛的作品,却真正做到了这点。而且有味,很活泼,不寡淡,有陶渊明诗歌的特点。字里行间,处处显示着自信、充满了智慧。那一种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有人说他的文章有很多出自秘书之

3、手,但我认为,也许是有秘书打了个底子,但那些精彩的片段,那里面跳动的气息,肯定是毛的。多年后读到第五卷,里面收集了一些谈话式的文章,愈见老辣,愈见本色。那时的高中课文对毛、邓、江的文章都有选入,摆在一块,高下立见。多年后我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在图书室翻到一本破书,随手翻开看了几行,我就觉得应该是毛的文章,翻到前面看作者,果然是。而很多作家的文字,你就是看一百遍也难将他的和其他人的区分开来。台湾狂人李敖,自诩为五百年内白话文第一,谁都不入他的法眼,也对毛多有溢美之词。毛曾自谦不会作诗,我觉得他没有

4、说假话。几百年之后,他的诗词也许真的会被历史的风尘所淹没,但他的文章,倒极可能会兀然挺立。      高中语文老师喜欢豪放派诗词,我就读豪放派诗词 。      豪放派诗词集中在北宋末、南宋初那一段时期,以辛弃疾为首,后面一大群。忠义奋发、气势豪迈又悲愤抑郁、壮志难酬。摘抄了很多,也背了不少,完整记住的却寥寥。语文老师是解放前生人,历经国忧内乱,上山下乡、文攻武斗,沉浮起落;经纶满腹,而沦为教书匠 ;又直言无忌,不为领导喜。读南宋初那一代的词,也许能激起他的共鸣吧。而我的经历个性和他相去甚远,一

5、时盲从,而终于分道扬镳。      骨子里其实还是喜欢婉约派的。      戴望舒的《雨巷》一如江南柳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则如春日煦阳,都引得人长吟短叹。而李清照、柳永、姜夔等人的长短句,又是那样的让人流连徜徉,真个是——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那时候也知道些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事情了。      泰戈尔的散文诗适时而来。 《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飞鸟集》,一本本的薄书,喜欢得不得了。最欢喜读得半懂不懂的《吉檀迦利》。       你已

6、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这是第一节。总觉得它有无穷的含义,但总说不出,现在也一样。就像深谷中缥缈的乐曲,有沁人的美感,而不可捉摸。那时没有注意是谁翻译的,后来才知道是冰心。教材里也有过冰心的作

7、品,有印象的是《小桔灯》,但一点都不觉得好。现在也不觉得好。其实冰心是有很多好的作品,但将最差的选入了教材,实在是误人子弟。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原意固然好得没法说,翻译也是一流(郑振铎译)。现在的翻译家,有谁译得出这样的句子?那时读《安娜。卡列尼娜》,开篇第一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没有觉得怎么样,后来读另一个译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感觉真是天壤之别!   读诗,也写诗。   班上有两个志同道合者,一姓李,腰圆膀宽、力能扛鼎,因名字里有

8、一“安”字,人称“陆大安”(电视剧《霍元甲》里人名),却极喜写些哀婉的句子。一姓万,长身白皙,玉树临风,很得女孩青睐,诗才翩翩,最是风流。我则愤世嫉俗,语多讥讽。三人常有唱和,互吹互捧。两人后都中途辍学,不知所向。至今不见已近二十年,不知是否会“纵使相逢应不识”,更不知是否还记得当年的狂歌低吟、相期自许。二十年时间,古人都叹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我这时想起,也只徒增一声长叹罢了。   我那时候极想写出一部旷世巨著。   高一下学期开始动笔,三易其稿,至近毕业时杀青。十五万字,取名《我是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