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泛舟录之五

书海泛舟录之五

ID:63369553

大小:15.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3-10-11

上传者:U-145318
书海泛舟录之五_第1页
书海泛舟录之五_第2页
书海泛舟录之五_第3页
书海泛舟录之五_第4页
资源描述:

《书海泛舟录之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书海泛舟录之五       高二的一个星期天,我独自一人骑自行车从棋梓桥到湘乡去买书。       不记得是因为什么原因手里有几十块钱,就想把它买了书。镇上的书店小,大部分是教辅之类的,没有兴趣。听说湘乡城里的书店大,书多,早就心向往之。那时候搭班车是 3.5元,来回7元,够买两本书了。决定骑车去。也邀过别人,没有响应的,说太远。到底多远我没有概念,虽去过几次,都是坐车去的,就知道顺着马路走。想想没有什么可怕的,就骑着那辆已经骑了4年多的永久牌载重单车“当啷当啷”上路了。       去的时候不觉得远,下坡路多,心情又急迫。回来就漫漫无尽头了。兴奋的劲头已过,人也疲惫,车链没有上油,而且过长松动,老是脱链。左一个上坡右一个上坡,铆着劲踏到半途,啪的一声链条掉了,恼怒不已,又无可奈何。 灰头土脸到家时,已是昏黄。       那次买的书有:《战国策全译》《双城记》《红字》《巴黎圣母院》《李自成。三卷上》《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战国策全译》是贵州版的,精装,注释加译文,字大、排版好,对于我这种古文底子不很好的人来说最合适。那一系列的“古典文学精华”共有50种。我后来陆陆续续收集了近10种。有一年在长沙一家旧书店里看到这版本的《资治通鉴全译》,20本,长长一排,只要300多块。可惜那天我已经买了很多书,提不动了,就没有买,结果一直遗憾到今天。小说杂书什么版本不重要,精华典籍则不同版本差别很大。《红字》是浙江版的,翻译得非常好,也是有一系列。这本书对于主人公也就是那牧师的心理描写很细腻,看得让人纠结。牧师使一个女人怀孕了,女人被烙上代表通奸的红字“A”,并且在光天化日之下遭到民众的批判与唾弃,而牧师本人则主持 着这场批判会。他受到良心的谴责,但没有勇气担责。良心的煎熬让他痛苦不堪,也让读者痛苦不堪。《巴黎圣母院》让我明白了鲁迅的关于悲剧的定义: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美丽的少女被送上了绞刑架、纯洁的爱情只能是尸骸相拥。其次是鲜明的对比手法。作恶者逍遥法外,善良者命丧黄泉。主教被推下钟楼固然大快人心,吉普赛女郎的垂死挣扎则更使人心痛如绞。《双城记》有个经典的开头:“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我曾经模仿,但终于抛弃。《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略嫌沉闷,但扎实的描写功夫让我惊叹。《李自成》的白描堪称经典,我看的是农民军围困攻破洛阳城的那一本。他在其中写了城中一家平民在围城之中粮食断绝,苦苦支撑,终在城破前夕一个个悲惨死去。没有任何议论性的句子,而给人无声的震撼。《双城记》《红字》《李自成》后来都被一同学借去,千叮咛万嘱咐要她还我,结果就还了一本《双城记》,而且新书成了破书,其他两本,则不知所向。我后来就成了书奴,书绝不轻易外借。志同道合者还知道爱惜,或者也能按时归还,附庸风雅者则仅是向你显摆他也是读书人而已。曾有一熟人在我家看到我书柜里一本厚厚的外国诗选,哇哇大叫,一定要借,他整日牌馆进、茶馆出,出口成脏、闭口骂娘,哪里会去读诗!我坚决不借,他坚决要借,最后我放不下面子,借了他。过段时间去讨,他若无其事地说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我则视之若珍宝,人则弃之如敝帚。个中况味,唯自知之。欢喜的书,如果没了,我总想补起来。后来 就买过一本《红字》,不知道是谁翻译的,读来味同嚼蜡,搬家时又被我扔了。      高中课文里选有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大部分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按图索骥,也读了些。总体印象就是很扎实,那种对生活、对社会、对细节的观察之细致入微,描写之具体传神是现代作家远远不及的。就像绘画里的素描,穷形尽像、纤细毕现。比如左拉和巴尔扎克,一堵墙也能写上一页。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里的农村风光,托尔斯泰笔下的田野生活,都很细致。甚至雨果这样的浪漫主义作家,也不忘将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细细描绘,专写一章,四、五十页。他们这些人,如果没有成为小说家,应该也会是不错的学者。中国古典小说也喜欢在行文中插入对景物建筑的描写,却显得泛滥而又刻意。尤其喜欢做骈文,四六对子,因为音韵和字数的限制,往往削足适履、弄巧成拙。只有少数作品能适可而止,便成华章。听说《西游记》在外国的翻译作品都是节选式的,想来在外国人眼里,很多情节、很多景物描写、很多玄理都是大同小异吧。      有一篇匈牙利作家写的中篇小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题目和作者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是在一本《匈牙利中篇小说选》里读到的。写楼上楼下几家人的事,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读来饶有趣味,丝毫没有琐碎之感。新中国之后,文学界盛行题材论:好题材好作品、坏题材坏作品,大题材大作品、小题材小作品。传说真正的武林高手是:飞花落叶,俱可伤人。而真正的文坛高手却确实应该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19世纪的欧美文学作品还有个特点,就是已经开始挖掘内心。我读到的那些作品,总有一些情节能震撼心灵。中国古典小说在这方面很欠缺(除了《红楼梦》)。《三国演义》里最让人惋惜的情节大约是“诸葛亮病殁五丈原”了。但即便是这样的好题材,也无法真正触动我们的内心。对诸葛亮的英雄末路、壮志 未酬表现的太粗糙,细节太少,烘托也不够。尤其是将他的死迁过于魏延、归结于天命,悲剧色彩被大为冲淡。小孩读了很愤怒,痛骂魏延,大人读了很荒诞,觉得不可理喻。这情节如果处理好了,应该要让人悲怆横梗、欲哭无泪。但是,很遗憾,《三国演义》将这好题材糟蹋了。《金瓶梅》应该可以说是明代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但我们也找不出足以震撼人心的细节。倒是有些唐诗宋词,虽只短短数行,却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比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比如“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后两词是我在金庸的《神雕侠侣》里读到的,说实话,金庸用了近百万字写的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故事的感染力还不如这两首短词。中国古典小说,如果没有《红楼梦》的横空出世,独擎天地,真不知要逊色多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