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内外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内外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民间借贷的概念,理论界已经做过一些研究,有多种定义。有的学者也把民间借贷称为民间金融、地下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等。1.3.1国外学者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一、国外学者对民间借贷的研究现状麦金农1973年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假说(financialrepressionhypothesis)与市场分割假说(marketsegmenthypothesis)揭示了民间金融在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罗纳德·I·麦金农(1973).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Kropp(
2、1989)认为,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是同一国家中同时并存的,相互割裂的,正规金融处于国家信用和相关金融法律控制下,而民间借贷则在这种控制之外进行运转,二者利率不同、借款条件不同、目标客户不同,更为重要的是,借贷资金不能跨市场流动。Kropp,E.etal,LinkingSelf-helpGroupsandBanksinDevelopingCountries,Escbom:GTZ-Verlag,1989.Krahene和Schmidt(1994)认为,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之间的区别在于交易执行所依靠的对象不同。正规金融活动依靠的是社会法律体系,而
3、民间借贷活动则依靠的是社会法律体系以外的体系。Kratnen,J.P.andR.H.Schmidt,DevelopingFinanceasInstitutionBuklding,Boulder,SanFranciscoanOxford:Westview,1994.Stiglitz和Weiss(1981)的信贷配给模型将信息不对称和风险引入信贷市场的分析框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为非正规金融的内生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他们认为,银行的预期收益取决于贷款利率与贷款风险,如果贷款风险独立于利率水平,借贷市场上供求均衡时的利率水平可以使银行的预期收益最大
4、化,银行无需进行信贷配给。由于不完全信息,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结果,当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的提高将使低风险的借款人退出市场,或者诱使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项目。此时,利率的提高可能是降低而不是提高银行的预期收益。为了规避风险,银行会在一个低于竞争性均衡利率,但能使银行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利率水平上对贷款者实行信贷配给,即使可贷资金剩余,银行也会出现“惜贷”倾向。以上论述表明,即使没有政府的金融抑制政策,由于借款人方面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贷配给也会作为一种均衡现象长期存在。JosephE.StiglitzandAn
5、drewWeiss,CreditRationinginMarketwithImperfectInformation,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71(June),1981.青木昌彦(2001)指出在整个的经济活动中,私人治理机制一直发挥着重要的治理作用。各种合同关系主要是靠私人秩序所形成的各种制度来治理,而不是通过“法律至上论”(legalCentralism)来解决。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Stiglitz(1990)根据孟加拉国Grameen银行利用非正规群体组织进行信贷机制
6、创新的实践,认为群体贷款(grouplending)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连带责任(jointliability)的特征;非正规金融组织背景下的人们彼此相熟,比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组织更有能力相互监督,这解释了为什么在正规金融组织失灵的地方非正规金融能够有效地运转。Hoff.K.andStiglitz,J.E,“Introduction:ImperfectInformationandRuralCreditMarkets:PuzzlesandPolicyPerspectives.”,theWorldBankEconomicsReview4:2
7、35-250,1990.Besley等(1993)认为以滚动储蓄信贷协会(Roscas)是非匿名的制度安排,利用业已存在的社会网络巧妙地解决了不完美信息和契约执行问题;个人在参与某种非正规金融组织时,必须接受“考核”。理解它们可持续性的关键,是其利用了群体中的“社会性担保”。TimothyBesley,StephenCoat,andGlennLoury,TheeconomicsofRotatingSavingsandCreditAssociations,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83,no.4:792-809,1
8、993.Chiteji(2002)以滚动储蓄信贷协会(Roscas)为例深入地研究了非正规金融的契约执行机制,探讨了最优组织规模与执行成本的关系。他认为,成员间相互监督的能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