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34839
大小:487.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1-10
《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设计第30页第一章设计矿井概况11.1煤层赋存条件11.1.1地形地貌11.1.2矿床开采技术及水文地质条件41.1.3水文地质条件51.2矿井巷道布置61.2.1矿井开拓巷道布置61.2.2采区巷道布置71.2.3运输方式71.2.4运输系统71.3矿井开采技术条件81.3.1矿井设计能力81.3.2服务年限81.3.3开拓系统情况81.4矿井安全条件9第二章通风系统102.1通风方式:102.2通风方法:102.3采面通风方式102.3.1回采工作面通风系统112.3.2回采工作面风流方向112.3.3通风构筑物11第
2、三章矿井需风量计算与分配133.1需风量计算133.2风量分配17第四章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特性184.1容易及困难时期阻力路线确定184.1.1矿井通风容易时期阻力路线为:184.1.2矿井通风困难时期通风路线为:184.2矿井通风阻力与通风特性184.2.1摩擦阻力计算184.2.2局部阻力计算214.3风机服务范围确定21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设计第30页第五章通风设备选型225.1局部通风机选型225.1.1初选风筒225.1.2局部通风机风量225.1.3局部通风机风阻225.2主要通风机选型235.2.1设计依据235.2.2选型计算
3、23第六章矿井通风费用266.1吨煤通风电费266.2吨煤通风成本26第七章矿井通风系统评价287.1矿井通风经济性评价287.2矿井通风安全性评价287.2.1通风阻力评价287.2.2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分析29参考文献30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设计第30页第一章设计矿井概况恒姑煤矿地处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佳荣镇,距荔波县32km,至佳荣镇10km,恒姑煤矿隶属荔波县煤炭工业局管辖。至广西河池至立化运煤专用铁路线平寨站20km,交通较为便利。矿区交通位置详见图1.1。恒姑煤矿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开采深度:+800m至+300m
4、标高,矿区面积1.8651km2,生产规模为9万吨/年。其拐点坐标(北京坐标系)见表1.1:表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02817320365128101281712036513205228165353651337532814690365121904281489536511645矿区面积:1.8651km2,开采深度:+800m~+300m标高。1.1煤层赋存条件1.1.1地形地貌矿区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海拔标高一般650~1066m,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一无名山头,山顶海拔1066m,最低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约650m,最大相对高差
5、416m。矿区总体上属低山地貌,区域地层碳酸盐岩覆盖范围广,峰丛、洼地、溶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较发育,碎屑岩地层在反向坡地带易形成陡崖、陡坡,含煤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1、气候条件根据荔波县气象局观测资料,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8.3oC,最高气温39.4oC,最低气温-6.7oC。最热为7月,月均气温26.4oC;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8.4oC。年均降雨量1325.5mm,最多年达1524.5mm;最少年仅841.5mm;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73.2%以上。2、水系及主要河流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课程
6、设计第30页矿区内地表水系属樟江上游支流,都柳江水系珠江流域。区内无较大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雨季地表水则由碳酸盐岩高地向溶蚀洼地排泄。矿区中部有一条山间雨源型小冲沟,流量变化幅度大,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河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控制。3、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1.1.2矿床地质构造特征1、地层根据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出露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大塘组(C1d):按岩性段可分为三岩性段:黄金、寺门段和罗城段。黄金段(C1d1):为深灰
7、、灰黑色泥岩夹少量泥灰岩及钙质泥岩。地层厚约20—30m。寺门段(C1d2):按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五个岩性层。寺门段第一层(C1d2—1):为深灰—灰黑色钙质泥岩和泥岩夹灰至深灰色中厚层状细粒砂岩、钙质砂岩,于纵向上构成不等厚韵律旋回,夹煤层和煤线1~3层。地层厚约30~40m左右。寺门段第二层(C1d2—2):下部为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白砂岩、石英砂岩,含煤层3~4层,Ⅰ和Ⅱ、Ⅲ层煤层主要产于其底部和上部。中部为砂岩、石英砂岩和条带状砂岩夹泥岩,含煤线或薄煤3~9层。上部为泥岩夹石英砂岩和煤线及薄煤1~5层。地层厚约50~80m左右。寺门
8、段第三层(C1d2—3):由上下两层灰、深灰色砂岩、石英砂岩及中部的砂质泥岩组成,其中部常夹泥灰岩及灰岩。地层厚约22~40m。寺门段第四层(C1d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