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339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5-16
《财政税收财政研究毕业论文 对取消农业税后进一步税改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财政税收财政研究论文题目:对取消农业税后进一步税改的思考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一、税改的现状和必要性 时至今日,农村税费改革已融入了几代人的心血,也是农村几代老百姓的梦想,勤劳纯朴的农民一直是古老的税基和税源,土地税也是一种良好的稳定的税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国后50多年,我国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超过1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显示,从1949年到2003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3945.
2、66亿元。在工业化初期,农业税对工业化财力的积累居功至伟。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到1983年取消统购统销政策30年间通过“剪刀差”,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超过6000亿元。虽然贡献巨大,但农村、农民、农业的现状并没有太大的改善。为此,党中央非常重视解决“三农”问题。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趋向”的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
3、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 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初期,由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哺育工业,进入工业化中期就转向工业反哺农业。“2004年我国GDP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财政收入达到了2.6万亿元人民币,农业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下降至不到4%,完全具备取消农业税的条件。” 二、税制改革的进程 税制改革的总方向将向国际惯例、通行规则靠拢。回顾2004年,中央决定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一年以后,全国已有江西等26个省、区、市宣布全面免征农业税,7.3亿农民告别
4、了上千年的“皇粮国税”。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改革向何处去?取消农业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何在? 取消农业税有利于社会稳定,推进下一步改革。这也符合中央提出的营造“和谐社会”的目标。 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举措已经从税费改革的“单兵作战”进入到乡镇机构、农村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以上层建筑为主的综合配套改革的阶段,目的是统筹城乡发展,以工征农,以城带乡,实现中国农村的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 反哺时代的标志:“取消农业税,一方面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干群矛盾”。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马晓河所长说:
5、“这标志着从制度上打破了由税费制度造就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三、减税后的应对方法 取消农业税后,将迫使基层机构进行改革,精简人员,转变职能。但是,计划生育工作、民政工作、“两基”工作都还需要人去做,钱从哪里来,与其去设计想象,不如让人民群众去创造,解决“三农”问题也要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来创造历史。 1.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地方财力。①整合各种财政资源,统筹使用,合理配置,集中支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地方工业发
6、展。②用工业品理念抓农业,充分利用地方的资源优势,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要充分发挥取消农业税的促进作用,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农业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③实行政策倾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向本地的优势项目流动。 2.深化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减轻财政支出压力。①积极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将过多过散的乡、镇、所、站撤并,组建一些农技推广中心、会计核算中心、计生服务中心等经济实体,与乡镇政府脱钩,变养人为养事,并使这些
7、实体全面实行企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份基本完成撤乡并镇工作,乡镇总数已由46400个减少为39000个,减少了7400个。②大力实施人员分流工作,采取精减乡镇人员到村委任职,既减轻财政支出压力又壮大村委会领导力量。 四、税种设计的完善与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土地收费情况,收费项目少而又少,在发达国家对税和费,实行分列预算,任何收费项目均要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变动收费标准需经过严格复杂的法律和行政程序,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从税收的总体结构来看,各国的土地税都是由土地保有课税,土地开发利用
8、课税,土地取得和转让课税三个环节组成。在调节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都是运用多种税,多次征的复税制而不是借助单一税种来实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运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都是分离的,而从土地运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会给不同主体带来不同利益,只有对与土地有关的不同主体的收益都调节到了,才能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之目的,所以各国在税制建设中,都是从实现调节出发,把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