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

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

ID:6325864

大小:8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10

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从《庄子》的畸人形象看网络审丑潮流目录前言1一、审丑主体的文化心理不同2(一)重德轻形2二、审丑情感不同3(一)以丑为美3(二)以丑为乐3三、审丑趣味不同3(二)大众的游戏3四、网络审丑潮流的归宿3(一)喜剧的讽刺力量3(二)庄子的审丑心境3结语3注释3参考文献3前言“丑(英译ugly)”有“相貌难看”和“可厌恶的,可耻的,不光荣的”两个义项,在词义上与“美”相对。而在美学范畴里,丑是美的异化,审丑包含于审美的范畴之中,是审美在一定层次上的体现。美是什么?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数的和谐;康德说,美是

2、“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儒家文化讲究“尽善尽美”;道家文化则说“大美不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如柏拉图所言:“美是难的。”所以,作为“美”的相对范畴,“丑”亦不能被明确界定。每个人对美丑的认知都受到自身经验的影响,带有时代的烙印。审丑行为的动机、形式、效果等,因而变得丰富有趣。15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近年来,网络文化异军突起,诞生了众多草根明星,也涌现出一批网络丑角。芙蓉姐姐搔首弄姿、大摆“S”型;凤姐自夸“往前300年往后推300年,没有人会超过我”;小月月体型肥胖、不讲卫生,还爱装嫩扮性感……不可思议的是,这

3、些丑怪至极的角色竟然受到亿万网民甚至媒体的围观和追捧,中国正在掀起一股“审丑”热潮。事实上,网络审丑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遗憾的是,目前此类研究数量较少,且还没有注意到网络审丑现象区别于文学作品中审丑现象的特殊性。回溯中国传统美学,庄子可以说是审丑主体(相对于“审美主体”)的代表之一。《庄子》一书,塑造了众多畸人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形体残缺的人,如天生一足的右师、受过兀刑的王骀;二是相貌丑陋的人,如“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的支疏离、“以恶骇天下”的哀骀它;三是行为古怪的人,如赞叹自己病

4、态的子舆、临尸而歌的孟子反与子琴张。在庄子笔下,这些畸人不仅不使人感到厌恶,反而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庄子·德充符》)。以《庄子》中的畸人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丑形象”和时下的网络丑角,都是凭借丑怪的外貌或行为成为人们的审丑对象,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许多不同点。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审丑现象有别于文学作品审丑现象的特殊性,并为其寻找合理归宿。一、审丑主体的文化心理不同《庄子》写于战国时期,约公元前三百年。互联网在我国兴起则是在二

5、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要比较这两种审丑行为,首先要对审丑主体的文化心理进行对比分析。“形”与“德”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对重要的审美范畴。在西方文论中,也有一对类似的概念:“能指”和“所指”。对“形-德”关系的认知不同,是《庄子》审丑和网络审丑在成因上的主要区别。(一)重德轻形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道”的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15吉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道”是宇宙的本原,天地万物只是“道”的外化而已。所以庄子在阐述“德”与“形”的关系时,说“形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庄

6、子·天地》)。没有“道”和“德”的支撑,一切形式都不存在。而“道”最初的存在状态是“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话,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檄,在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老子·第十四章》)“道”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得,是无状无形的。不仅如此,庄子还认为,有形的东西会反过来妨碍人们接近天道。“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

7、皆生之害也。”(《庄子·天地》)由此可见,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形”是最边缘、最低等的层次,它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体现“道”。庄子“重德”而“轻形”。“德”在《庄子》中一般有两种用法,一是指世俗道德规则,二是作为“道”的置换概念,可称之为“天德”。我们说庄子“重德轻形”,这里的“德”正是后者。这就解释了庄子创作畸人形象的动机:畸人不但不令人厌恶,反而因为有“德”而备受尊敬,这种强烈反差正是“道为本,形为末”的有力证明。(二)视觉狂欢将形式(符号)视作“道”(意义)的表征,并肯定后者的绝对价值,是庄子美学观的重要特点。换言之,庄子认

8、为审美主体所关注的并非形式本身,而是形式之下的意义;审美情感的产生也是由“象外之意”唤起的。然而,当代美学趣味的指向性已经发生了转变,一个纯粹追求快感满足的形象消费时代到来了。“人类已进入一个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形象媒介数量巨大,形象被大批量地生产出来,铺天盖地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