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08438
大小:23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9
《地铁脱贫之道——浅析地铁运营与沿线物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铁脱贫之道——浅析地铁运营与沿线物业的统筹发展□作者:陈明峰 第一部分:地铁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系一、地铁建设的效益 地铁是一种载客量大、快速准点、舒适安全、环保的轨道交通。除了为市民出行提供快速、稳定的交通工具外,地铁的社会效益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沿线商业提升生活空间和便利度 地铁成为城市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地铁站快速的到达城市的商业中心、办公地点以及居住地,同时地铁站也成为人们进行社交活动的场所。 在国外,在乘地铁上班途中,人们还能把生活中的事务如洗衣、冲胶卷,都在地铁沿线完成,而地铁也成为沿
2、线小商业货物供给的主要通道之一。 2、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使城市间的距离格局发生变化; 地铁的快速便捷使城市的距离越来越近,城市的规模也因此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大。 地铁与机场、巴士站、的士站以及轮渡等不同交通工具的便捷接驳,使城市内与城市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城市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城市距离格局变化,使人们居住在城郊、工作和购物在城市中心的生活已经成为现实。 3、为沿线土地带来增值 地铁的开通运营,带来了一种蕴含无限商机的“地铁经济”,从而带旺一个片区,增加物业升值空间。 国际研究发现,地铁对周边区域的地价提升比率,根
3、据原有区域条件不同可达到5%-15%;原有区域距离城市中心越远,原有交通条件越差,地价提升比率越高。 [例1]:广州地铁于1993年开工,开工当年和第二年,广州地铁一号线沿线物业升值15%~25%,1999年一号线正式开通后,地铁沿线物业再次升值15%~25%。 对商业价值提升:一号线开通后,带动中华广场商铺升值5%,流行前线的租金也上升了近一倍多。 [例2]:天津红桥区随着地铁一号线的建设以及各个公共建筑设施的完善,使得该地区在2003年1月份区域综合指标达67.9点,较2002年12月上涨7.9点,增幅为13.2%。二、面
4、临的困境:地铁投资巨大 政府负担沉重 地铁建设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是:地铁建设耗资巨大,建设周期很长。而其作为公益事业,地铁只能以低廉的运价提供优质服务,不仅如此,地铁每年还有大额的折旧费用、资金利息和维修费用。因此,世界各大城市的地铁营运都是无法赢利的,必须由政府每年给予财政补贴。 很久以来,多数城市的财务状况决定了给地铁的预算是有限的资金规模,传统的专款政策由于对政府总体预算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具有可持续性。然而地铁一旦投入营运,就很难停止运作,就象一台不断吃钱的老虎机,成为政府极为沉重的负担。支持数据与案例I.地铁建设时间:
5、莫斯科地铁首期 5年(1931年开始修建,1935年建成通车。)广州地铁一号线 5.5年(1993年12月28日——1999年6月28日)II.地铁造价与其它交通设施造价对比:III.经营成本往往大于运营收入 地铁单凭客流运营收回成本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以广州地铁一号线为例,投资122亿,运营三年下来,平均每年运营收入在1.8-1.9亿元人民币水平,但就去年而言,运营成本却达2.3 亿元人民币。四、难道地铁真的只能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流钱线吗? 香港地铁是目前唯一打破“亏钱”规则的地铁。 事实上,香港地铁
6、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经营获利的地铁公司。香港地铁自1979年底逐段投入运营,经营初期,是没有盈利的,其一是收入少,二是利息开支大。随着地铁各站投入运营,乘客量不断增加。地铁公司自1998年开始剔除沉重利息开支和其他经营费用后,首次出现2亿元盈利。截至2000年上半年的20年半的时间里,逐步由前12年的亏损,转为盈利,其中1998年的利润达到28.19亿港元;1999年盈利21.16亿港元, 2000年利润已经达到41亿港元。并曾在1997年及1998两年派发股息。 其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地铁沿线物业的统筹发展 ·商业化运作的运
7、营模式 以下对上述两点进行详细说明。第二部分:地铁沿线物业的统筹发展一、地铁商业运作 发展沿线物业 [案例1]:香港地铁 地铁结合房地产开发可以三得益:一是通过地铁的延伸实现城市拓展的总体规划;二是由地铁来建设新的住宅区,又可为地铁带来新客流;三是可以用房地产的增值弥补地铁运营的亏损。 香港地铁从修第一条线路开始,就建立了一套成功、独特的商业模式,首要的一点是它充分利用地铁沿线地产增值的优势,在结合地铁营运与发展车站及车厂上盖大型物业方面获益良多。目前香港地铁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由于地铁大大改善了沿
8、线的交通状况,使沿线各站形成许多新的繁华地区,沿线的地产也不断增值。地铁公司充分运用这一优势,把发展地铁与发展房地产业结合起来,这给地铁公司带来了丰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