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302885
大小:161.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1-09
《纳税第八讲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讲期末复习复习要点:纳税筹划的基本知识纳税筹划的原则纳税筹划的方法纳税筹划方案分析一、纳税筹划基本知识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税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纳税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以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活动。纳税税筹划具有合法性、预期性、规范性、风险性和目的性的特点。纳税筹划本质上属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纳税筹划的原则纳税人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应遵循守法原则、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事先筹划原
2、则、时效原则和风险规避原则。还有适用性原则、稳健性原则等。三、纳税筹划基本方法纳税筹划方法是通过运用相关筹划技术实现的一系列方法。(一)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包括节税筹划、避税筹划和税负转嫁筹划。1.避税筹划与节税筹划的比较:相同点:主体相同—纳税人的活动;目的相同—少纳税、不缴税或递延纳税;征管环境和法律环境相同。两者之间有时界限不明,往往可以互相转化。不同点:避税筹划是非违法的设计与安排,政府的对策是反避税,因为违反公平。节税筹划是合法的设计与安排,政府无需反节税。2.税负转嫁筹划(1)税负转嫁的含义.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价格的调整和变动,
3、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最终承担人称为负税人,也称为税负归宿。转嫁条件下,纳税人与负税人是分离的,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上的承担主体。(2)特点:①物价自由浮动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②商品供求弹性是税负转嫁的约束条件。一般情况下,对商品课征的税收往往向没有或缺乏弹性的一方转嫁。(3)税负转嫁与供需弹性的关系从需求弹性上分析: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商品需求弹性越小,或没有弹性时,税收越容易向前转嫁给买者;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新增税负向前转嫁给买者的可能性越小,而只能更多地向后
4、转嫁给卖者。从供给弹性上分析: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指商品的供给量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新增税收负担就越容易向前转嫁消费者,反之,供给弹性越小,越不利于卖者提高价格向前转嫁税收负担。供给完全没有弹性,税负只能向后转嫁给卖者。结论是: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成正比,与需求弹性成反比。(4)税负转嫁与成本变动相关◎成本固定的商品,所课之税有全部转嫁给买方的可能。因为成本与产量无关,若需求无弹性,税款加入价格转嫁很容易。如盐、骨灰盒等。◎成本递增商品,所课之税转嫁给买方的金额可能少于所课税款。如:生产茶叶的成本上升,价格升高,只有减少
5、产量来降低成本同时承担一部分税负。◎成本递减商品,所课之税可以完全转嫁给买方,还可以获得多于税额的价格利益。如洗衣粉等大众商品。(5)税负转嫁筹划与节税筹划、避税筹划的比较18◎税负转嫁不影响税收收入,只是导致归宿不同,节税与避税直接导致税收收入减少。◎税负转嫁主要依靠价格变动来实现,避税与节税实现途径是多样的。◎税负转嫁不存在法律风险和法律责任。避税是违背立法精神的,不能说是合法,只能说是非违法。节税是顺应立法精神的,是合法的,具有政策导向性。◎商品供求弹性将直接影响税负转嫁的程度和方向,避税及节税则不受其影响。◎税负转嫁适用范围较窄,受制
6、于价格、商品供求弹性和市场供求状况;避税、节税适应范围较广,灵活多样。◎税负转嫁有时会对纳税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影响纳税人利益,有时纳税人会主动放弃;避税与节税在涉税零风险下则不会发生主动放弃。(二)纳税筹划基本方法纳税筹划基本方法包括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税负转嫁等一系列筹划方法。在运用纳税筹划的各种方法中应关注税负平衡点、价格折让临界点、运费扣税平衡点、土地增值税“免税临界点定价系数”等临界点的计算和判定,各税种筹划方法的应用中,应在涉税零风险下,实现税负较小,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四、纳税筹划方案分析纳税筹划
7、方案分析是在对税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深刻理解、分析的情况下,运用相关的管理知识、会计方法和数学方法对企业的治理结构、业务流程等各个环节的设计、规划和安排,分析制定出不同的筹划方案,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其基本工作步骤如下:税收政策信息的收集分析归纳整理业务流程涉税环节的分析筹划方案的制定筹划方案的实施与修订(一)税收政策信息的收集、分析、归纳与整理1.税收优惠政策信息(1)税率的优惠。如:增值税17%,13%;企业所得税:25%,20%,15%;营业税、资源税等。(2)法定减免项目的优惠。(3)行业、区域和期间的减免优惠行业上,如农业、高科
8、技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的企业;区域上,如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大西北地区;期间上,如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