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99110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9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多媒体上课资料《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动态演示结合实物情景的设置,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的高。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特点。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形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
2、示实物图,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自由说)2、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这样形状的物体吗?(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物,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这种立体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二、导入新课。1、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学生观察。2、整体感知圆柱,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3、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④、圆柱两个底面之
3、间的距离叫做什么?4、明确各部分名称。师:不错,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刚才我们看到的圆柱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演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5、小组合作,动手动脑: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办法证明?②、量一量你手中圆柱体的高,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6、课件演示:引导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师: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6、圆柱的侧面展开。师: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研究的时候不太方便,能不能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平面图形呢?请大家
4、拿出纸圆柱形模型,以及自己的操作工具,试试看!(1)学生动手操作(2人一组):把圆柱模型的侧面剪开,再展开,观察形状。你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汇报)(2)师:大家把圆柱模型剪开后展开得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能不能进一步再转化一下?试试看(学生再操作后汇报)(3)引导小结:这样看来,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4)寻求发现: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师:下面请大家把展开得到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
5、再展开,这样反复几次,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在重复操作中观察,相互交流。(课件演示展开图)(5)介绍圆柱的几种侧面展开图。7、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探索,我们发现了圆柱的一些基本特征,你能说说圆柱有些什么基本特征吗?三、巩固练习:1、课件显示:下面哪些物体是圆柱?(图略)2、连一连: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圆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然后在连一连。(图略)3、填空:(1)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可能得到一个()形,也可能得到一个()形。(2)把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
6、,宽等于圆柱的()。(3)圆柱两底面之间的()叫做它的高,它的高有()条。4、判断:(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周长相等。()(2)圆柱有无数条高。()(3)从正面或侧面看圆柱,看到的都是长方形。()(4)圆柱上、下底面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就是圆柱的高。()四、教学圆柱的侧面积。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2、侧面积的公式: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五、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六、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圆柱的哪些特征?你还学会了什么呢?七、作业:闯关练习册的相关
7、习题。八、板书设计:圆柱的认识顶点:1个高:无数条底面:2个,圆形。(大小相等)侧面:1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九、教学反思: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柱的特征和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以及表面积公式的学习。这节课是由观察、触摸、猜测、操作验证、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组
8、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柱实物,初步感知圆柱特征,对圆柱特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把握。在教学中,我注意了对方法的反馈。整个教学过程中,圆柱的特征成为学生探究的主体需要,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参与者变成了探索者、创造者。而教师仅仅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少讲、少说,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