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93644
大小:140.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1-09
《(2010.06.28)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与考试辅导(文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06.28)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与考试辅导(文本)李平:大家好,我们今天的活动开始了!欢迎大家!欢迎大家!马喜春:不是视频吗?李平:不是视频,只是文本!马喜春:老师,那关于简答题和分析题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作业占考试内容的比重大吗?李平:可以看看模拟试题!其实所有题目的答案都在教材上,大家认真看教材就行了!沈飞女:老师您好!我是09秋的,因为这门课做了变动,教材跟以前不一样,所以没有模拟题可以参照,而且复习资料也少,麻烦您给我们讲讲重点呗!您知道的,教材的范围很广很广,所以请麻烦列个重点的重点,哪怕范围
2、也好啊,谢谢啦!马喜春:可是教材范围很大啊沈飞女:我们领到的是最新的教材啊,没有以往的模拟题啊!划个玩味呗,跪谢!打错了,是划个范围李平:在这个网页的顶端有这门课程的考核说明,上面讲了有关考试的范围!李蕾:李老师,您好!李老师,您好!这门课程是新开课,头一次考试,部分同学们反映期末复习有些困难。这次考试的范围会不会超出中央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的范围呢?李老师,看能不能再指点指点具体范围。万分感谢~~~!李平:不会超出中央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题的范围!周凤:《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介绍与学习重
3、点(文本)》实在太好了!我自己看了专题一,自己找重点,又怕找不准,觉得太难了,刚才我找到了《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介绍与学习重点(文本)》感觉学习有了方向,对我真的有很大的帮助,2010年的新同学,你们一定来看看啊!李平:谢谢!多读书多看书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周凤:被作业难倒了,该怎么办?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简答题和分析题,如不明白,怎么才能找到老师帮忙啊?李艳妮:大家和你的困惑一样,真愁。陈跃:大家和你的困惑一样,真愁。我也一样,英语一点儿也做不来单波:向老师请教或者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要么利用网络资源找答案!李平
4、:单波同学说得也对,但最主要的还是自学,要多看几遍教材,把教材看熟了,问题也就都能解决了!车晓勤:谢谢李平教授!主教材编写的很有特色,语言表述清晰,明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诸专题有明晰的了解。谢谢您的领军作用。李平:谢谢车教授的表扬!高雪芹:王安忆小说创作不同时期的特色进行简要分析李平:王安忆早期小说世界纯真细腻,代表作为以《雨,沙沙沙》为首的“雯雯”系列小说。80年代初,王安忆的目光从雯雯身上投向现实人生的广阔世界,注重表现普通人的生存方式和情感心态,以此探求生活的意义所在。代表作有
5、《本次列车终点》、《69届初中生》等。84年后艺术视野迅速拓宽,由对现实人生的社会性反思伸入向对人性和历史的文化反思。《小鲍庄》标着着王安忆创作的突破,并被视为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并有对性爱文化、市民文化的思考和探究,如“三恋”系列(《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鸠雀一战》。后期创作采用纪实性和虚构性相结合的叙事方式,如《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伤心太平洋》、《长恨歌》。在艺术上,王安忆呈现出独特而多样的风格。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南京,是著名女作家茹志鹃的次女。1955年随父母到上海,19
6、69年到安徽淮北农村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1978年回上海,任中国儿童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编辑,同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1980年因在《北京文学》上发表《雨,沙沙沙》而引起文坛关注。1987年调入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的小说题材广泛,风格变化很大,虽然不属于任何一个文学流派,是一位充满活力的执着写作者,因其高产创作和不断的自我突破和超越,在80年代以来的几乎所有文学思潮中都留下了重要作品。80年代初期,王安忆以雯雯为主人公的《雨,沙沙沙
7、》、《本次列车终点站》系列小说,描写一个返城女知青,在沙沙沙的小雨中憧憬着理想的爱情和美好的新生活,风格单纯,感情细腻,是一个自我抒发的青春女孩的情绪天地。《69届初中生》写知青回城的矛盾和苦闷,是雯雯系列的终结。1983年王安忆与母亲茹志鹃的美国之行,使她走出了个人的经验世界,拥有了中西文化对照的视野。在文坛“文化寻根”热潮中,王安忆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尽管王安忆并不承认自己是寻根文学流派的一员,但她的《小鲍庄》(1984)却算得上是寻根文学的佼佼之作,也是她创作风格转变的标志之作。《小鲍庄》反思了具有民族深厚
8、根基的“仁义”问题。主人公小捞渣是全村最仁义之人,生也仁义,死也仁义,最后在发洪水时为了救鲍五爷不惜奉献了生命,短短的一生充满仁义之举。小捞渣死后仍以“仁爱”之光普照全家和全村,因对他事迹的报道,鲍仁文实现了作家梦,全村也因被社会关注而走上了富裕之路。小说表面上是对仁义的褒扬,实际上表达了作家对于口头上讲仁义、行动上讲实惠的现实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