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

ID:62886735

大小:85.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6-25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_第1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_第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_第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_第4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你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8分)1.看拼音,写汉字。(10分)guizechid(0ynlidoyoupiO第5页/共6页)蓝天)小鸟)秋风)春()))()秋(2.多音字组词。(6分).pu()ji4(铺,假pu()jia(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6分)双个片块只夜一()秋雨一()水池一(一()地毯一()小雨靴一(4.成语填空(6分)秋()气()天()云(一叶()()果实()(5.给

2、下列句子填入带“笑”字的词语。(4分)(1)他的小品逗得观众()。(2)看到老师()地看着我,我鼓起勇气走上讲台。(3)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看到我就笑个不停,我也只好跟着()(4)回到家,妈妈()着对我说:“你爸爸马上就要回国了。”6.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闻:①听见;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出名,有名望;④用鼻子嗅气味。第5页/共6页(1)妈妈正在看新闻.。()(2)耳闻不如目见,.桂林的山水真令我陶醉。()(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4)他是举世闻名的篮球运动员。()1.照样子,写句子。(4分)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3、秋天的风,是。(2)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秋天的雨,带给的歌,带给的歌。2.缩句。(2分)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3.补充诗句。(6分)(1)停车坐爱枫林晚,(2)——年好景君须,己,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3)萧萧梧叶送寒声,语

4、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

5、这种思想内容、第5页/共6页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7分)1.课内阅读。阅读《秋天的雨》片段,回答问题。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我国古代的读书人

6、,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

7、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本段的中心句是(2分)(2)在表示颜色的词语下面标上“△”。(3分)(3)用“一”划出比喻句。(3分)我会写比喻句:(4)用“一”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