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76499
大小:1.1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8
《单元过关检测地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过关检测地理试卷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共11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一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据此回答1~2题。 1.区域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是“新三大地带”划分指标的是(
2、 )A.气候B.地形C.经济D.植被2.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上海和哈尔滨两地气候资料,大致可以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气候状况,读图回答3~5题。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上的共同点是( )A.气候干旱,降水少B.冬夏温差变化不大C.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D.雨热同期第12页地理试卷共11页4.形成两地气候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A.纬度位置不同B.海陆位置不同C.地势高低不同D.受冬夏季风影响
3、的强度不同5.关于松嫩平原地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矿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B.石油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C.有色金属矿丰富,冶金工业发达D.盛产棉花,棉纺织工业发达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6~7题。6.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A.跟踪动态定位信息B.分析、管理空间信息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7.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
4、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③④第12页地理试卷共11页9.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
5、完成10~11题。10.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排水造田 B.气候变暖C.泥沙淤积 D.黄河来水量减少11.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据此回答第12-13题。12.影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
6、态系统中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13.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①② D.③②①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14~15题。14.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5.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
7、第12页地理试卷共11页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16~17题。16.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 D.②④⑤17.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
8、能有(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图,回答18~20题。18.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第12页地理试卷共11页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