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docx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docx

ID:62552923

大小:70.19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5-12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docx_第1页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docx_第2页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docx_第3页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docx_第4页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曾国藩:做到三个字,避开人生三个陷阱一、做到三个字曾国藩是晚清末年的“中兴四大名臣”,他一生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古训,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大贤。他做人做事归纳起来,强调“三贵”,也就是三个字。1、做到“恒”曾国藩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做到有做,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所谓“恒”指的是有恒心,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曾国藩给自己规定,必须做到

2、自订的十二条功课,即:敬、静坐、早起、读书不贰、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把自己制定的一系列必须遵循的规矩严格施行,一坚持就是一辈子。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的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62、做到“勤”关于曾国藩读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

3、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读书愉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由这个故事可见曾国藩之勤奋苦读。曾国藩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日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日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日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日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迹通。”3、做到“专”曾国藩在

4、家书中经常告诫弟弟和晚辈们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鹫。”是曾国藩读书的准则。他更是总结出来一套读书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蝗年再读:此所谓耐也。”曾国藩曾经这样反思自己: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想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平生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6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曾国藩的专注和他的“忌巧”是一致的。二、避开三大陷阱保身三要,日节欲,节劳,节饮食,并根据父亲所说的“三节”,给自己提出了“戒多言、戒怒、戒

5、怯求”的三戒要求。“多言”是言多必失,“怒”是心浮气躁,“怯求”是嫉妒和贪求。凭此三戒,曾国藩要戒掉自己身上浮夸不实的毛病。1、多言的陷阱在说话方面,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说话盛气凌人;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嘴巴是用来说话的,好论人长短,几乎是人的天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怎么把握分寸,有的人却信口开河,曾国藩也不例外。

6、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曾国藩直接上疏,直指咸丰三个缺点:见小不见大、不求实际、刚愎自用。曾国藩敢于说皇帝的不是,自然是犯了天威,结果引得咸丰龙颜大怒,直接把奏折摔在地上,准备治曾国藩的罪,幸亏在穆彰阿、倭仁等人的劝阻下才作罢。曾国藩自己想做一个清官,看到满朝文武个个都贪财好色,他口无遮拦地去6批判这些官员,结果得罪了朝廷众多大臣,几乎成了朝内大臣的公敌。经过许多磨难之后,曾国藩终于悟出了都是“多言”惹的祸!曾国藩教育儿子曾纪泽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不肖,日傲,日讼,即多言也。”于他下定决心,在生活与工作中处处留心,每天都把见

7、的人,说的话,看的书通过日记记录下来,以此反省自己的得失。通过一段时间的修炼,曾国藩“好论人是非”的毛病得到了彻底的根治。2、忿怒的陷阱心态是人生幸福的根源,一个人容易被人激怒说明这个人的心理还没有成熟。我们常说“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曾国藩为什么要“戒忿怒”,其实就是想营造一个平静如水的心理环境,保持积极的人生观。为了修炼自己的心理,曾国藩向他的好友冯树堂学了静坐之法,希望能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开始时,曾国藩的静坐并未达到排除杂念的效果,是形静而神未静。正如他自己所说:“静坐之法,养气之方,都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