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

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

ID:625459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8

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_第1页
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_第2页
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_第3页
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_第4页
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审美心理距离和建筑景观设计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心理距离”,对象对于主体才有可能是美的。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是重要的,这也给了我们较大的启发,如何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将审美心理距离的优势充分融入其中。审美;心理距离;建筑;景观设计一、距离的含义第一,指狭义上的距离,即空间距离。在特定的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要善于与审美客体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第二,指时间距离。即审美主体在欣赏审美对象时,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距。时间距离是美的塑造者。第三是指艺术与生活的距离。艺术与审美虽然源于生活,,但它绝不等同于生活。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审美之所以成其为

2、审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距离感的存在。5第四是指心理距离或审美距离,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这层意义上使用的“距离”的基本含义是: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对其所知觉的事物应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自身主观愿望和其它情感的介入,对事物保持纯粹的观审”。布洛在其《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说”》一文中作了如下清楚的交代:“它(指距离)有其否定的、抑制性的一面——摒弃了事物实际的一面,也摒弃了我们对待这些事物的实际态度。二、审美心理距离的内容布洛提出来的心理距离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一种恰当的“心理距离”,对象对于主体才有可能是美

3、的。布洛是强调只有主体和对象(客体)之间没有利害关系时,主体才有可能产生审美愉快。就是康德所说的“无利害而生愉快”,就是“超功利”。有了距离,我们就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慢慢观赏和评价。《破门而入》中提到:即使是我们自己遭遇的灾难、痛苦、恐惧、不幸,但在事后,有时也可把它当作审美对象来看待。因为这时你和那恐怖的事件有了距离。首先是时间距离——那是过去的事情。其次是有了空间距离——你已经不在现场。最重要的是,有了心理距离——你已经不害怕。如果你一想起来还是怕得浑身发抖,那你是讲不成的。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痛”。那曾经让你心惊肉跳的狼,现在你心里已不再害怕。5布洛认为“心理距离”是产生

4、美和美感的根源,是审美的前提和条件;有时候距离的丧失也意味着美感的消失。《破门而入》中举了个例子:夫妻恋爱时难舍难分,一结婚就吵架。原因在于谈恋爱时双方有距离,有神秘感,都在尽量表现自己好的方面;结婚后距离消失,所有的缺点毛病都暴露无遗,就会有摩擦。当然,有了距离也不一定有美感,距离过去(超距)或是距离不足(差距)都会导致审美失败。这就叫“距离的尺度”。“超距”是指主客体之间距离太远,它给人造成不可能、造作、空洞、荒谬等印象。“差距”是指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太近,从主体方面说,是欣赏者不能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艺术品只能引动人的普通的情欲;从客体方面说,是因为过分写实。“超距”和“差

5、距”都是审美活动中的“失距”现象。他称这种距离的质变点为“距离极限”,凡是超出了此而进入失距领域的“欣赏活动”,都不会获得美感。此外,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必须是既有距离又切身的。例如艺术品的表现,很多是人类普遍共同的情感和主题,比如爱和死。这就是切身,越是情感浓烈,越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越能产生美感。布洛把这一原理成为“距离的矛盾”,与“距离的设置”、“距离的变化”、“距离的极限”、“距离的尺度”一起,构成了布洛“心理距离说”。三、对于建筑景观设计的启发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是重要的,这也给了我们较大的启发,如何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将审美心理距离的优势充分融

6、入其中。5在我国传统江南园林中,常使用树木、景墙作为隔离绿化,加上曲折的道路,利用借景、框景、屏景,让我们在视觉上产生误差来达到“移步异景”、“小中见大,咫尺山林”、“大中见巧”的景观效果。将这样的手法引入设计中,已是现今常见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其他的效果来增加景物的美感。例如太阳的光影效果,夜间灯光的照明还有色彩效果等。在园林设计时,也可利用“心理距离说”中的原理来考虑。例如上面说过,美丽的事物,往往都或者有点“遥远”或者有点“陌生”。比如远古艺术之所以美,是因为其遥远。异国风光之所以美,则多半因其陌生。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历史的故事或是传统的一些文化或是习俗来传递思想,提升

7、景物的内涵,从而使观赏者获得美感,如做一些石刻的壁画等。苏州博物馆新馆5“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站在片石正对面的观景平台望过去,高低错落排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可是,当站在侧角度和近距离时就可以看到,石头的大致形状为三角形,虽然石与石之间的距离都不超过3米,排在前面的石头肌理明显,排在后面的石头颜色偏灰。所以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景观的最佳观赏点,如定出观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