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507661
大小:108.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1-05-10
《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考点扫描第1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精讲)(经济史模块).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纲解读】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土地制度的演变;(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思维导图】【知识梳理】--拓展拾遗,夯实基础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再用石犁翻土播种。(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②汉代:出现二牛牵引的耦犁。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
2、方式。③唐代:出现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二、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公有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封建国家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1)耕作技术①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耕耙耱技术。②播种工具:西汉耧车。③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以后江南地区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2)水利工程与灌溉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②灌溉工
3、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经营方式: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3)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4)土地所有制形式: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学法指导】耕作方式与土地所有制变化、农业经营方式演进之间的关系【考点精讲】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名词解释】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1)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
4、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2)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只能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名词解释】租佃关系(1)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
5、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2)在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虽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利,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自主权。租佃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总结提高】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影响1.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
6、产。(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2.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②历代封建王朝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着破产的危险。【总
7、结提高】中国古代的土地国有制(1)井田制: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西周时期发展成熟,春秋时期逐渐瓦解。(2)王田制(王莽时期):把民间的田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止自由买卖。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上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由于脱离社会实际,并招致豪强地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3)屯田制(曹魏时期):国家以军事强制形式要求士兵或农民垦种荒地,生产军粮或征收田租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对解决军粮供应、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
8、极作用。(4)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重点探究】--精准解读,高考解码1.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去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藏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经济重心南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