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和其药剂防治探究

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和其药剂防治探究

ID:6244671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和其药剂防治探究_第1页
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和其药剂防治探究_第2页
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和其药剂防治探究_第3页
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和其药剂防治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和其药剂防治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和其药剂防治探究  摘要:在室内测定3种杀虫剂对草莓红蜘蛛的毒力,并通过试验来了解草莓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关键词:草莓红蜘蛛;生物学特性;药剂防治中图分类号:S436.68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3.020草莓红蜘蛛学名朱砂叶螨(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uval),是草莓的重要害虫,红蜘蛛体型较小,体长大约在0.43~0.53mm,宽大约在0.31~0.32mm,夏、秋活动期体色为砖红色或黄绿色,深秋呈橙红

2、色的个体增多,红蜘蛛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繁殖速度很快,一年内可繁殖10代以上[1]。草莓红蜘蛛周年都可发生,世代重叠,其中以大棚栽培中发生尤为严重。这是由于覆盖后遮挡了雨水,且棚内温度较高,致使红蜘蛛繁殖速度加快[2]。草莓在生长中、后期,经常遭受红蜘蛛的暴发危害,被害植株矮化早衰,叶片呈红褐色干枯。在开花期受害,则果实缩小,畸形果增多,严重影响草莓鲜果的产量。塑料大棚保温栽培的受害最重,减产可达30%~40%[3]。4为害草莓的红蜘蛛有多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二点红蜘蛛(又称二斑叶螨)和仙客来红蜘蛛2种。二点红蜘蛛的寄生植

3、物很广,有果树、蔬菜、花卉等100多种。各种寄生植物的红蜘蛛可以相互转移为害[4]。高温干燥是诱发红蜘蛛大发生的有利条件,短时期内可造成很大损失。草莓红蜘蛛主要为害大棚内草莓,也可为害田间草莓。红蜘蛛成虫靠风雨、调运种苗以及人体、工具等途径传播扩散[3]。草莓红蜘蛛的防治方法一般是在草莓育苗期间及时浇水,避免干旱。红蜘蛛多以植株下部老叶处栖息密度大,故随时摘除病叶和枯黄叶可有效地减少虫源传播。药剂防治为在采果前选用低残毒、触杀作用强的20%双甲醚乳油1000~1500倍液,喷2次,每次间隔5d。采果前2周禁止使用。在保护

4、地内,一般可将草莓生长时期作为重点药剂防治期。为此,本试验选出3种药剂对草莓红蜘蛛进行药效分析,以确定各药剂的效果,进而为合理选药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药剂1.8%齐螨素乳油(河北省涿州市松林店镇),48%毒死蜱乳油(天津百盛化工有限公司),40%漩螨可湿性粉剂(天津市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1.1.2供试昆虫草莓红蜘蛛采自天津农学院草莓温室。1.2方法在实验室内通过双目解剖镜观察草莓红蜘蛛成虫与卵的形态特征,并拍照记录。4毒力测定的试验在天津农学院的植保实验室内进行。采用叶片浸渍法,将3种药剂

5、稀释为呈等比梯度的5个浓度,将带有草莓红蜘蛛的叶片浸入药液中30s,取出叶片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药液。每个浓度处理保证草莓红蜘蛛30头左右。最后将叶片放入洁净、温湿度适宜(常温25℃)的培养皿中。12h后在双目解剖镜下检查草莓红蜘蛛成虫死亡情况,用解剖针轻轻触动草莓红蜘蛛,身体不动者为死亡。本试验共有16个处理,清水作对照,重复3次。2结果与分析2.1草莓红蜘蛛的生物学特性参考文献:[1]木曾皓.草莓叶枯性斑点病害、症状发生生态和防治[J].植物检疫(日),1994,45(12):32-35.[2]李世一,张广华.草莓丰产

6、栽培图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长井雄治.不同栽培型草莓病虫害防治[J].今日农药(日),1989(6):61-70.[4]高遐虹,李梅.草莓三高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5]薛彦棠.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8(1):42.[6]董燕飞.毒死蜱在油菜叶面降解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7):768-770.4[7]张少军,王莉,钱训,等.甲基毒死蜱在棉花上的残留动态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S1):121-123.

7、[8]韩丽君,钱传范,李文明,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土壤中的毒死蜱[J].河南农业科学,2005(8):53-56.[9]王丽君,李再恩,王淑梅,等.玉米红蜘蛛的综合防治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134.[10]段海明.两株降解菌混合对毒死蜱的降解特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3,28(2):219-224.[11]夏晓华,张林霞,王莉娜,等.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1):129-13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