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

ID:6243347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7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_第1页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_第2页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是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同。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将循证医学列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并将“运用循证医学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作为医学本科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之一。为了顺应医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证据评价应用能力等,将来更好地开展临床决策和临床科研工作,有必要在

2、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观点和方法。鉴于此,在三年制中专儿科护理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1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三年制中专一、二班的学生,共82人。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随机选取一班(40人)作为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二班(42人)作为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教学。两组教学课时、内容、进度同步进行。课程及教材3两组学时和内容均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安排,选用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2版《儿科护理》作为授课教材。教学过程1)循证医学教学法。实验组采

3、取循证医学理念,充分利用医院和学校教学资源,讨论分析临床典型案例,应用图书馆资源查找证据,评价证据,应用证据。具体采取以下步骤:①授课教师提前一周以多媒体的形式提前让学生认识、认知、认同循证医学教学法,更新学生受教育观念;②针对儿科护理过程的疑难病案提出有关该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学生分为5组,将事先准备好的病案发给每个组的学生;③每个小组针对自己的病案,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等渠道收集相关证据资料,并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标准评价收集的证据信息的真实性;④小组内进行归纳总结,结合证据提出具体结论

4、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案;⑤正式上课时,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病例进行讲授,同时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并可以提出建议;⑥最后教师加以总结,简短地从专业的角度对每个问题的知识点加以重点强化,扩展和补充,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2)传统教学法。采取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作课件进行课堂讲授。3评价方法传统考核方式注重理论知识要点的掌握,忽视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最终导致头脑僵化,不能创新,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创新性医护人才的培养。新的评价指标从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对效果进行评价,更注重学生对实际病例的分析

5、能力、文献检索和证据评价的能力。1)理论考试。全部课程结束后,期末进行闭卷考试。题型主要分为两部分:客观性试题(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占50%,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观性试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占50%,测试学生理解、综合分析判断及应用的能力。2)学生评价。问卷调查通过无记名方式在实验组中进行,由满意度、学习兴趣、能力提高、临床思维的培养等方面组成,征求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项内容均采用ABC三级进行评价。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处理按照两样本均

6、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2结果理论考试实验组学生客观性试题考试成绩与对照组成绩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学生在基础理论的掌握上有差别。主观性试题及平均成绩两组学生成绩有显著性差异(P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