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3848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基于地形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地形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探究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不断完善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精度的提高,其在应用研究中倍受青睐,据此,本文以达州市通川区为研究区,引入地形位置指数(TopographicPositionIndex,TPI),在运用GIS技术和DEM的基础上,计算出多尺度TPI数据,并结合通川区坡度数据,得出相应尺度坡位分类(SlopePositionClassification)结果,并通过与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研究不同坡位上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征,归纳其影响规律,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信息。关键词:DEM;坡
2、度;坡位;土地利用;土地类型中图分类号:U652.4文献标识码:A6土地利用是人类以生产生活为目的所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济活动,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共同决定的土地功能,因此,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与这些条件密切相关。目前,针对土地利用格局的研究多从人文因素(如经济力驱动、城镇化发展、政策驱动等)和自然因素(如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两个方面分析[1-3],并揭示其与土地利用类型时空分布的普遍关系及特征。地形是决定土地利用的重要环境因子,也是众多自然因素中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地形差异是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分异的重要影响因子,特别是
3、在人为活动占优势的区域,地形特征通常成为大尺度人为干扰活动地域分布格局的基本骨架[4]。Blaszczynski(1997)认为,地形是地球表面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从大尺度的平原、山脉到小尺度的山丘、沟谷,对于景观的物理、生物等过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5]。对自然因素方面的探讨,国内外学者多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条件复杂,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组合多样,导致不同的研究区域其研究结果不同。本文以地处我国西南丘陵低山地区的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为案例区域,利用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实地调研获取的数据,运用GIS技术
4、建立研究区DEM得到高程、坡度以及坡位三个地形因子,并通过叠加分析,研究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高程、坡度、坡位条件下的分布特征,更加清楚地掌握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影响规律,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性信息。1、研究区概况6通川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07°22′至107°38′和北纬31°08′至31°18′之年,全区幅员444.5平方公里,东及东北面与宣汉接壤,北面、南面与达县为邻,是达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内地形以低山浅丘宽谷为主,地势四周高、中部较低,以州河为主要干流的三条河流流经境内。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3845
5、25人。全区辖3个街道(东城、西城、朝阳)、一个管委会(莲花湖)、7个镇(西外、北外、罗江、蒲家、复兴、双龙、魏兴)、3个乡(新村、磐石、东岳)。2、数据和方法2.1基础数据本文研究的基础数据主要为通川区分辨率为30m×30m规则格网DEM数据(如图1),以及通川区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如图2)。根据二调地类代码表以及通川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并结合研究需要,本文将通川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八类: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如图2,数量及所占比例如表1。表1通川区主要土地
6、利用类型统计表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hm217855.911532.3617547.11831.03363.821251.03251.354906.26比例/%40.093.4439.401.870.822.810.5611.02图1通川区DEM图图2通川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2.2研究方法及过程(1)技术路线6基于GIS平台,利用通川区DEM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数据,逐步处理,得出数据结果并作简要分析,具体操作流程如下:(2)坡度坡度(slope)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
7、h和水平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本文采用的是百分比法,即: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或(i=h/l×100%)6依据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地貌调查与地貌制图委员会关于地貌详图应用的坡地分类来划分坡度等级,规定:0°~0.5°为平原,0.5°~2°为微斜坡,2°~5°为缓斜坡,5°~15°为斜坡,15°~35°为陡坡,35°~55°为峭坡,55°~90°为垂直壁。结合研究区区域坡度特征,本文采用如表2所示分类标准对研究区坡度进行分级,各坡度级别分布
8、如图3所示。表2坡度分级标准坡度分级坡度级代码≤2°Ⅰ2°~6°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