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抗拔桩施工方案

某地铁抗拔桩施工方案

ID:6236386

大小:831.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1-07

某地铁抗拔桩施工方案_第1页
某地铁抗拔桩施工方案_第2页
某地铁抗拔桩施工方案_第3页
某地铁抗拔桩施工方案_第4页
某地铁抗拔桩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地铁抗拔桩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工程介绍地铁*号线***站位于**马路、***路与**道、**路交口处,地处繁华区,周围主要建筑物有***里高层、**里等居民楼,并有多路公交车通过,人流、车流量大交通异常繁忙。本站沿东西布设与沿南北方向布设的*号线***站形成侧-岛换乘,全长212m,其中随着*号线的修建已预留了双层车站节点91.2m,并完成了出入口的修建。本次施工项目包括东西侧车站段120.8m,以及1、2号风道和疏散通道。该工程包含抗拔桩72根,直径Φ1200mm,桩长18m,孔深34.214米~36.37米,空孔16.214米~18.37米,用于结构抗浮;高压旋喷桩

2、桩径为1.8m,在新老结构接合处地基加固,新老地连墙接缝处处理,1号风道及疏散通道灌注桩与地连墙接合处。施工现场位于原有机动车道路上,场地较平整,但地下障碍物较多,如管线、下水道、旧防空洞、老房屋基础等,所以施工前必需采用机械及人工配合刨验,清除地下障碍物。第二节工程地质情况本站区地形基本平坦,岩性多变,地下水位较高,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场地土类型为软弱~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为Ⅲ类。站区具体岩性特征描述见表1.3.1,地层分布见地质柱状图1.3.1-1、1.3.1-2。-15-表1.3.1岩性特征描述时代成因土层编号岩土名称土层厚度(m)顶板高程(m)

3、岩性描述Q4³al③1粉质粘土0.5~2.91.16~-1.83黄褐色、灰黄色、黄灰色、褐色,硬塑~可塑,含姜石、贝壳。③2粘土1.0~3.61.78~-0.86灰黄色、黄褐色,硬塑~可塑,含姜石、螺壳。③3粘土1.0~2.7-0.05~-2.4灰黄色,湿,稍密~密实。含少量贝壳,夹粉质粘土薄层。Q42m④1粉质粘土1.2~4.6-5.14~-10.34灰色,可塑~流塑,与粪土互层,含贝壳。④2粉土1.1~9.4-2.49~-10.08灰色,湿~很湿,稍密~密实,夹粉质粘土薄层,含少量贝壳。④5粉砂1.3~3.2-2.81~-3.17灰色,松散~中密,饱和,含

4、贝壳,夹粘土薄层。Q41h⑤1粉质粉土1.3~3.2-11.01~-12.21浅灰色、灰黄色、黄灰色,可塑~流塑,含姜石,顶部为泥炭层。Q41al⑥1粉质粘土2.0-4.7-11.59~-15.30浅灰色、灰黄色、黄灰色、褐色,可塑~软塑,夹薄层粘土含贝壳及姜石。Q3eal⑦1粉质粘土1.1~6.5-15.88~-25.46褐黄色、灰黄色、黄灰色、褐色,可塑~软塑,夹粉土、粘土薄层,含贝壳及姜石。⑦2粉土0.6~7.1-14.89~-24.90灰黄色、黄灰色、褐黄色,湿,密实,含贝壳、姜石,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⑦3粉砂0.7-2.0-16.15~-24.76褐

5、黄色,饱和,中密,含贝壳。⑦5粘土1.1~1.8-19.56~-22.50黄褐色,可塑,含贝壳。Q3dmc⑧1粉质粘土1.8~4.3-25.37~29.50褐黄色、黄褐色、褐色、灰黄色,硬塑~可塑,夹粘土、粉土薄层,含贝壳、姜石。⑧2粉土1.0~3.0-26.71~-28.14褐黄色、黄褐色,湿,密实,含姜石、贝壳,夹粘土。Q3eal⑨1粉质粘土1.2~5.0-27.70~-32.20黄褐色、褐黄色,灰黄色、灰褐色,可塑,局部夹粘土粉砂薄层。⑨2粉土1.9~7.0-30.67~-34.91黄褐色、褐色,稍湿,密实,局部夹粉质粘土、粉土、粉砂薄层。⑨3粉砂2.0

6、~4.2-29.57~-35.36褐黄色、浅黄色、褐色,密实,饱和,夹粉土、粉质粘土薄层。⑨4细砂2.7-32.57褐黄色,密实,饱和。⑨5粘土1.4-33.77~-36.00黄灰色、灰色,可塑,夹粉土薄层。-15-图1.3.1-1西侧地质纵断面图图1.3.1-2东侧地质纵断面图第三节工程水文地质本站区地形较平坦,表层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第Ⅱ陆相层及其以下的粉土、粉细砂层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质,为微承压水。潜水水位埋藏较浅,勘测期间地下水埋深1.3~3.0m,主要赋存于第Ⅰ-15-海相层的粉土、粘性土与粉土互层的地层中,含水层水平、垂直向渗透性差异较大

7、,当局部地段夹有粉砂薄层时,其富水性、渗透性相应增大。该类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水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变化,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多年变化平均值约0.8m。主要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人工开采和渗透补给下部含水层。第Ⅱ陆相层及其以下的粉土、粉细砂层的地下水具有微承压性,常被粘性土分隔为多层含水层,各含水层很不稳定,其顶部隔水层分布较稳定,以⑤1、⑥1为主要隔水层顶板。补给、排泄以相对含水层中径流形式为主,并接受上部潜水的越流补给。其稳定水位埋深为2.0~3.0m。第二章施工管理系统

8、及平面布置一、施工管理系统项目经理常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