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

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

ID:6227775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1-07

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_第1页
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_第2页
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_第3页
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_第4页
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软弱围岩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谈  摘要:本文通过谷竹隧道工程施工实例,有效的施工控制成果,浅析了隧道二次衬砌裂缝原因及其影响,提出了施工中注意事项和控制要点,最终达到了质量有效控制的目标的目标。关键词隧道二次衬砌裂缝浅析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谷竹高速高速公路竹山隧道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内,隧道区属构造剥蚀侵蚀低山地貌,海拔高程一般约为317~460m,拟建隧道近似垂向穿越一座山体,沿线地形整体起伏较大。隧道进洞口所在斜坡坡角约25~35º,坡面植被发育,基岩多处出露,坡脚为一沟谷。出洞口所在斜坡

2、坡角约15~20º,出洞口下方冲沟内见多级人工梯田,为水稻地。进出洞口坡面植被茂密。隧道进口上方ZK156+600~ZK156+910段与竹山隧道进口古滑坡H5相交,隧道出口上方ZK157+160~ZK157+360段与竹山隧道出口古滑坡H6线位相交,两滑坡周边地貌呈圈椅状。我集团公司承建的竹山隧道为分离式隧道(见平面示意图),左线起讫里程为ZK156+460~ZK157+430,长970m(右线起迄里程为YK156+460~YK157+425,长965m)。10谷竹高速公路25标段竹山隧道工程范围平面示意图左线:隧道进

3、口右线:隧道进口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合同段内区域断层、褶皱构造发育。由于受多期构造作用的影响剥蚀严重。区域性的断裂为竹山断裂(F1),呈北西向展布,为北大巴山褶皱束和武当山复背斜的分界断裂,北西延至陕西安康,区内长约130km,倾向北东,倾角20~70°。断裂带内发育挤压片理和构造透镜体,区域上沿断裂可见断层崖、断层三角面等断层地貌,但隧址区未见该断裂出露。据物探揭露,F19断层于ZK156+780、YK156+780处与线位相交,倾向约300°,倾角约40~70°。断层破碎带宽约50m,岩体极破碎。F20断层于ZK157+040、

4、YK157+100处与线位相交,倾向约280°,倾角约55~85°。断层破碎带宽约60m,岩体极破碎。隧道岩层倾向沿线变化不大,岩性为绢云母片岩,进洞口地层产状为347º∠30º、洞身为10º∠32º、出洞口为2º∠31º,岩层倾角逐渐变缓。1、不良地质10根据钻探、物探和地表地质调查,本隧道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于进出洞口共发育两个较大的古滑坡。进洞口不良地质:进洞口上方约200m发育有“ZK156+700竹山古滑坡H7”,与线位交于ZK156+600~ZK156+910段

5、。该滑坡为古滑坡,目前古滑坡自然山体未见明显的变形破坏特征,自然山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H7滑坡在空间上呈圈椅状,平面纵长约450m,横宽处约140~170m。后缘高程469m左右,前缘高程327m左右,地形高差102m,主滑方向约88°。经稳定性验算推测滑体主要为强风化绢云母片岩,由于受断层F19构造影响,岩体极破碎且质较软,平均厚约25.4m,体积约169万立方米,属大型滑坡。滑坡体上多为人工种植的庄稼及杂草,仅后缘松树发育较茂盛。目前坡体两侧及坡顶灌木林立,无“醉汉林”,也未见明显的活动迹象。该滑坡目前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

6、状态;在自重+暴雨(饱和状态)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对高速公路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出洞口不良地质:据钻探、物探勘测,出洞口边坡覆盖层、强风化层厚约4~10m,结构较松散,开挖后自稳性差;下伏弱风化层岩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好,开挖后自稳性相对较好。10根据地质调绘及物探勘察,出洞口上方约50m发育有“竹山隧道出口古滑坡H8”,与线位交于ZK157+160~ZK157+360段。该滑坡目前自然山体未见明显的变形破坏特征,自然山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该滑坡前后缘横宽约90~110m,纵长约180m,据物探推测,坡体松散~稍密状碎石土厚约4~6m

7、,易跨塌;强风化层厚约4~12m,节理裂隙极发育,岩质偏软,自稳性也较差;下伏弱风化层自稳性较好。由于隧道围岩顶板上部弱风化层埋深约20~50m,故滑坡对隧道洞身围岩段开挖后的稳定性影响较小。2、水文地质条件隧道进洞口坡脚下沟谷中见地表溪流,水量小,基本可忽略。离进洞口约300m处发育一水塘,直径约30m,水深约2.0m。出洞口下方边坡谷地中可见裂隙水流,流量较小。根据水文点观察,结合地形地貌,岩性和构造条件判断:地下水不甚发育,主要以裂隙水为主,钻孔未揭露到地下水位。地下水的补给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雨季期间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通

8、过裂隙水、泉等方式向坡脚排泄。10根据地表调查,地下水未见出露。隧道区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垂直补给,总体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雨的垂直补给,按照隧道涌水量分类标准(参见新版《铁路工程地质手册》),进出口Ⅴ级围岩范围内,由于岩体极破碎,雨水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