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PPT课件.ppt

最新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PPT课件.ppt

ID:62269510

大小:421.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掌握划分刺激区的两条标准定位线ppt二、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标准头穴线均位于头皮的部位,按颅骨的解剖名称分额区、顶区、颞区、枕区4个区,14条标准线(左侧、右侧、中央共25条)。[名称]顶颞前斜线(运动区)[定位]在头顶部,头侧部,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主治]全线分5等份,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中2/5治疗上肢瘫痪,下2/5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面瘫)、运动性失语(部分或完全丧失语言能力,但基本上保留理解语言的能力)、流涎、脑动脉粥样硬化等。[注意]此区使头针用的最广,疗效最好的区域之一,对血栓形成,痉挛治疗要及

2、时,脑溢血患者待血压稳定之后再行头针。[名称]顶中线[定位]在头顶部,即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之段。[主治]腰腿足病,如瘫痪、麻木、疼痛,以及皮层性多尿、脱肛、小儿夜尿、高血压、头顶痛等。[名称]顶旁1线[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1.5寸,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主治]腰腿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名称]顶旁2线[定位]在头顶部,督脉旁开2.25寸,从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长1.5寸到承灵穴。[主治]肩、臂、手等病证,如瘫痪、麻木、疼痛等。[名称]颞前线[定位]在头的颞部,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神

3、经麻痹和口腔疾病。[名称]枕上正中线[定位]在后头部,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长1.5寸。[主治]眼病、足癣等。[名称]枕上旁线[定位]在后头部,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旁开0.5寸起,向上引一直线,长1.5寸。[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近视眼等。[名称]枕下旁线[定位]在后头部,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长2寸。[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等。三、头针的适应证头针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风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皮层性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儿弱智、震颤麻痹、假性球麻痹等。此外,也可治疗头痛、脱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

4、、失眠、眼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各种疼痛性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四、操作方法㈠体位根据病情、明确诊断,选定头穴线。取得患者合作后,取坐位或卧位,局部常规消毒。㈡进针一般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3寸。㈢捻针一般以拇指掌面和食指桡侧面挟持针柄,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使针身左右旋转,捻转速度每分钟200次左右。进针后持续捻转2—3min,留针20一30min,留针期间反复操作2—3次即可起针。一般当日

5、或隔日治疗一次,一般10次为一个疗程,休息5~7天,再做第二疗程的治疗。㈣起针刺手挟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如针下无紧涩感,可快速抽拔出针,也可缓慢出针。出针后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五、适应范围①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脑瘫、麻木、失语、眩晕、耳鸣、舞蹈病等。其中以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尤其是脑血栓和脑栓塞效果为佳。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患者,头针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而脑溢血者则应让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进行头针治疗。有些疾病如麻木等,可能见效迅速而又出现反复,对这类病人在反复时,可再行头针,仍可取得较好疗效,或在取得疗效

6、后,持续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②还可以用于治疗痹症和痿症,以及各种痛证和五官、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还可以治疗腰腿痛、夜尿、三叉神经痛、肩周炎,各种神经痛。③另外可用于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六、注意事项①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②进针时术者手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觉得疼痛时,应停止进针,将针往后退,然后改变角度再进针。③由于头针刺激强,时间长,尤其取座位时,须密切注意患者表情,以防晕针。晕针处理同毫针。④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及血压稳定后方可做头针治疗,并发有高热、心力衰竭,急性炎症等时,不宜立即用头针治疗。中药外敷法概述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

7、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中药外敷法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膏、丹、丸、散、糊、锭等制剂,敷于相应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来调节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历史来源敷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亦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一些植物或加热的石块、沙土等,敷于身体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机体的一些病痛,这可能就是敷药疗法的起源。

8、随着人类创造文字,历代医著及相关书籍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