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教学讲义ppt.ppt

ID:62267702

大小:677.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1-04-24

最新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届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方式--(全国卷)课件解析考纲解读一、考纲展示2016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二、命题特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热点。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Ⅰ、课标全国Ⅱ、浙江卷、湖南卷、天津卷均直接考查了表达技巧。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

2、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合作探究课时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题点聚焦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以及谋篇布局技巧。题型一:表达方式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因为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这两种表达方式。

3、常考点:1.描写(1)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2)描写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3)描写讲究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衬托(正衬和反衬)。2.抒情抒情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1)借景或借物抒情;(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托物抒情;(4)用典抒情;(5)借古讽今。常见提问方式:(1)本诗(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2)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3)诗的第×联或词的上(下)片用了什么方法

4、来写景?例1(2014·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

5、生对诗歌中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我们应从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中的写景之句。先看这首词的整体内容,也就是所谓“面”,“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总写清明寒食时鲜花凋谢的暮春景色,“番腾妆束闹苏堤”则总写人们闹苏堤的场景;再分析“点”的情况,所谓“点”,这里是指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的描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而“花褪雨,絮沾泥”正是暮春景色中的一个细节描写,“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是写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的刻画。这样答

6、案就不言而喻了。【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例2(2011·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情”与“景”的关系,从诗歌的首句“一望欲消魂”可知是“触景生情”,看到满眼荒芜,触景伤情。从“古碑”“残阳”“积雪”等传统意象看,是融情于景。从“古碑”“残阳”“积雪”的冷色调与诗人“消魂”的情感来看,是以“哀景”写“哀情”。【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方法点拨解答表达方式类题目的方法1.积累相关术语如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

8、景衬情等。2.审清题目要求认真审题,读懂暗示,特别是题干中的“描写”“抒情”的字眼,然后从此入手,运用规范的术语进行多角度地分析。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特点。【特别提示】四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