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215986
大小:33.95 KB
页数:33页
时间:2021-04-21
《《苏幕遮》的教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幕遮》的教案教学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教学难点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2、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二、诵读多种形式调动学生三、赏析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为分明。第一句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第二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
3、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是有时间性的景致。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片久客思乡伏了一笔。下片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
4、”,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上片,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词选》)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
5、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四、课堂小结: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上片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6、,为写荷之绝唱。下片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园,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分类作业A类:熟读全诗,深钻诗意。B类:JC,朗读并背诵《苏幕遮》。预习布置预习《国殇》。板书设计上片:写室内燎香消暑,屋檐鸟雀呼晴,室外风荷摇摆下片:联想到故乡五月的风物,相思之情淋漓尽致。课后反思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
7、想象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习过程:一、明确目标(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课前热身(充分利用提前学习学案的时间,对课文进行预习,感知。)(一)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8、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工具书解决并掌握)2、理解诗意,感情朗读。(根据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先自主学习以下问题,疑难问题在题号上做出标记。)1、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2、赏析一下这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