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ID:6219840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_第1页
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_第2页
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_第3页
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_第4页
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  摘要:贫困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国家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在全国高校就业形势整体较为严峻的情况下,贫困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而农林院校贫困生数量相对较多,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以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等为出发点,提出了促进贫困生就业的对策。关键词: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据教育部统计,高校贫困生一般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至25%,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至10%。在西部高校中,有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也

2、有部分来自城市下岗职工家庭、多子女家庭或单亲家庭,经济负担较重。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显严峻,未就业的大学生群体规模相当惊人。由于贫困生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竞争力相对较弱,就业上存在一定的劣势,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农林院校而言,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比例较一般高等院校偏高,贫困生数目较为庞大,如何有效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农林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1.当前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6造成农林院校贫困生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其主要体

3、现在以下几方面:1.1社会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逐渐增高,机器化作业程度较之以前明显改善,机器代替人工作业的现象正逐渐普及,这就造成我国对纯工人式的劳动需求逐渐下降。同时,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各级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均有精简人员的现象,岗位需求量在逐年下滑。再加上近年来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在逐渐扩大,竞争愈发激烈,农林院校毕业生,乃至全国其他高校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较为严峻。1.2经济因素。农林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数量众多,整体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而近几年毕业生求职成本不断攀升

4、,贫困家庭,特别是特困家庭在支付了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后,对于支付学生的求职费用已经相当吃力。求职投入上缺乏资金支持,一定程度地制约了农林院校贫困生的成功就业。另外,相对于来自城镇或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贫困家庭社会关系较少,而关系网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系网的薄弱,缩小了贫困生的就业渠道,往往使得贫困生需要在就业上付出更大的努力。61.3学校因素。对于政府等相关部门政策的落实,是保障贫困生享受优惠政策的基础。但目前有些农林院校,由于管理、自身条件限制等因素,无法将这些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使得贫困生

5、的权益受损,在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下,给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某些农林院校自身条件不完善,或者过于突出学习,削弱了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学生活动等的重视程度,这就无法保障贫困生在大学中的多方面发展,也无法制订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再加上对就业的模糊性,一定程度地给贫困生的就业增中了难度。1.4自身因素。贫困生大多因为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虽在大学里可以后期发展,但由于他们的经济条件有限,没有充足的学习资料,再加上毕竟起步较晚,在毕业时相对弱

6、于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劣势,这就在就业时成为一道门槛,降低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1.5心理因素。对于来自农村的贫困生而言,他们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环境有着切身体会,他们的父母渴望自己的孩子考入大学后能够在城市里找一份好工作,融入城市生活中,改变家庭的困境。这就使得这部分贫困生逃离农村的信念更强烈,他们宁愿城市里继续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6,也不愿再回到农村中。然而,农林院校的专业大都与农业息息相关,招聘企业也大都脱离不了“农”字,这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而转行择业,因此他们带着比普通大学生

7、更强烈的求职欲望,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寻找社会地位高、待遇好、稳定的工作中,这样不仅缩小了他们的就业面,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难度,而且在屡次失败中强化了自卑心理。2.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对策2.1政府和学校应加强政策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包括教育、财政等部门,应高度重视贫困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在不断完善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和落实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如扩大资助范围,延长贷款年限等,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贫困生入学与完成学业。同样,学校也应落实好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政策,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努力争

8、取社会奖学金,推广勤工助学岗位,给予贫困生更充足的资金保障。2.2加强贫困生就业心理辅导。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综合素质相对偏低,在大学生群体中属于弱势群体,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普遍会有焦虑、忧郁等表现,有的甚至会出现厌学、盲目悲观、自暴自弃、仇恨社会等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进行定期的心理排查,以及开展“一对一谈话”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