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

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

ID:621927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7

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_第1页
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_第2页
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_第3页
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_第4页
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黄土地区路基软基处理措施  摘要:湿陷性黄土在道路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危害性,是设计和施工时的研究重点,应该综合考虑技术手段与经济方面的各种因素,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为提高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下通过对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治陷和排水两方面的处理来提高我国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技术,减少路面坍塌、下陷、倾斜等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工程措施中图分类号:TU47文献标识码:A1.湿陷性黄土的主要工程特性黄土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和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因受水浸湿而产生急剧、大量的附加下沉变形现象称为湿陷

2、。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后需在一定附加压力作用下才发生湿陷的黄土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饱和自重压力作用下即产生湿陷的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其危害性远较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严重。1.1湿陷性黄土的主要物性指标(1)矿物成分和颗粒组成。湿陷性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含量为60%~70%,其次为长石和云母,约占10%~20%,碳酸盐含量为710%~30%,对黄土湿陷性起主要作用的是细散粘粒的矿物成分和比例。湿陷性黄土的颗粒成分以粉粒(0.005~0.05mm)为主,约占50%~70%,其次为砂粒(>0.05mm),约占10%~30

3、%,粘粒含量为8%~26%。(2)天然容重和孔隙比。湿陷性黄土的天然容重一般为13.5~19.0kN/m3,干密度为11~16kN/m3,当干密度超过15kN/m3时,湿陷性基本消失。孔隙比是衡量湿陷性黄土密实度的主要指标,一般在0.9~1.1之间,当黄土的孔隙比小于0.9时,湿陷性明显减弱。(3)含水量和饱和度。湿陷性黄土的天然含水量为10%~20%,主要受地形、降水量和地下水位的影响,在塬、梁、峁表层的黄土含水量较低,一般在8%~12%,河谷阶地较高,可达18%~20%,当黄土含水量超过23%时,湿陷性基本消失,压缩性增加。湿陷性黄土的饱和度大多为40

4、%~50%,当饱和度超过80%时称为饱和黄土,湿陷性消失,成为高压缩性的软土。湿陷性黄土的液限一般为22%~32%,塑限在12%~20%之间,液性指数接近于0,甚至小于0。1.2湿陷性黄土的力学性质7湿陷性黄土的粘聚力由二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始粘聚力,由土粒间的电场力所产生,粘粒含量和密实度越高原始粘聚力就越大;另一部分是由于易溶盐的存在,形成较高的结构强度,使黄土的粘聚力增加。内摩擦角主要与土的颗粒成分和矿物成分有关,砂粒含量越高,内摩擦角越大。天然状态下,湿陷性黄土的粘聚力一般为20~60kPa,内摩擦角在15~30°之间。1.3黄土的湿陷性现场采取原

5、状土样,通过室内浸水压缩试验测定试样的湿陷系数δs和自重湿陷系数δzs来评判黄土的湿陷性:当δs<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当δs≥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根据湿陷系数δs来划分黄土的湿陷强度:当δs<0.07为轻微湿陷性,0.03<δs<0.07为中等湿陷性,δs>0.07为强烈湿陷性。根据实测自重湿陷量或计算自重湿陷量Δzs来评判黄土场地的湿陷类型,Δzs≤70mm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Δzs>70m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根据湿陷性土层的累计湿陷量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来确定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由累计湿陷量的大小把湿陷等级分为Ⅰ~Ⅳ级,湿陷等级越

6、高,地基浸水后的湿陷性越严重,对建筑物的危害性也越大。1.4黄土的渗透性黄土的渗透性直接影响地基湿陷变形的大小和速度,是黄土的重要工程性质。由于影响黄土渗透性的因素很多,不同类型的黄土渗透系数有很大的差异。黄土有垂直大孔隙,渗透性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一般新黄土的渗透系数为i×10-3m/s(1≤i≤9),7老黄土约为i×10-4~i×10-5m/s,垂直方向的渗透系数远大于水平方向。渗透系数随入渗时间和入渗水量的增加而变化,湿陷发生后的黄土,由于天然结构已经破坏,两个方向的渗透系数接近,渗透系数变小。2.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工程的主要技术问题2.1地基湿陷性

7、问题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在天然湿度下,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遇水浸湿时,强度显著降低,发生湿陷变形。黄土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具有突发性、不连续性和不可逆性,对建筑物有很大的危害,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工程建设必须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黄土的湿陷变形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压密变形,通常为线性变形;第二阶段为湿陷变形,变形量大、速度快;第三阶段为饱和黄土的固结变形,变形明显减小并趋于稳定。湿陷性黄土存在湿陷和压缩两种不同性质的变形,以湿陷性变形为主,地基处理的原则是首先消除地基的湿陷变形。2.2填料改良问题7天然状态下黄土的

8、含水量较低,渗透性与崩解性较强,不易压实。黄土经过碾压改变了土体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