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艾灸(1)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艾灸(1)教学讲义ppt.ppt

ID:62182341

大小:1.44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艾灸(1)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艾灸(1)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艾灸(1)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艾灸(1)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艾灸(1)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艾灸(1)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艾灸(1)概述艾灸法,是指应用艾叶燃烧后的温热产生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医学入门》:“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里说到:“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绒的特点:气味芳香,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性温。《孟子.离娄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2灸法的起源和发展灸法的起源是随着火的使用而产生的。某些病痛由于火的熏烤和烧灼而减轻。由此进行规律性的总结,产生灸法。灸法的发展灸法在春秋战国时已经盛行。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就有灸法的记载。主要用

2、粗麻作为材料。3艾灸的种类7艾炷灸将艾绒团成圆锥形的艾柱,供灸治用的方法称为艾柱灸。艾柱分大、中、小三种,大艾炷高约1cm,炷底直径亦为1cm左右;中艾炷为大艾炷减半;小艾炷则如麦粒样。每燃烧一个艾柱,称为一壮。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8艾炷灸9艾炷灸直接灸: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疤痕,又分为无疤痕灸和疤痕灸。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瘢痕灸:又称化脓灸。是艾炷直接灸灼穴位皮肤,渐致化脓,最后形成瘢痕的一种灸法。瘢痕灸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

3、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10艾炷灸间接灸又称间隔灸或隔物灸,是在艾炷下垫一衬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称间接灸。其火力温和,具有艾灸和垫隔药物的双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疮疡等。因其衬隔药物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灸法。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11实按灸常用的为雷火针灸和太乙针灸12温针灸13温灸器灸14灸法的注意事项(一)施灸的前后顺序(二)施灸的补泻方法(三)施灸的禁忌(1)头面、大血管处不宜灸(2)空腹及对灸恐惧者不宜灸(3)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灸(四)灸后的处理15谢谢观赏16真菌常用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比较真菌药敏试验

4、临床难以开展的原因1.按照NCCLS推荐的稀释法,操作繁琐2.有些药只能用于某种菌的抗菌活性测定3.纸片法试验未得到NCCLS认可4.E试验价钱太贵5.药敏孵育时间因菌种而不同体外敏感试验与临床治疗相关性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口咽部真菌感染结果相关性好对于深部的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临床治疗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体外敏感试验没有考虑到真菌对抗真菌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和复杂的生物学作用真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方法NCCLSM27-A:常量肉汤稀释法,微量肉汤稀释法E-test法NCCLSM44-P纸片扩散法(仅限氟康唑)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

5、(NCCLS未认可)真菌体外药敏用培养基常量肉汤和微量肉汤法RPMI1640液制备:RPMI10.4gMOPS(三氮吗啡啉丙磺酸)34.53g蒸馏水900ml溶解后,用1MNaOH调节PH至7.0(25℃),用蒸馏水溶至1000ml,高压灭菌后,冷却至50℃加入RPMI1640用0.22µm滤膜抽滤除菌,4℃保存。真菌体外药敏用培养基E-test法:在RPMI液体培养基中补充葡萄糖,使其终浓度为2%。NCCLS纸片扩散法:Mueller-Hinton琼脂补充2%葡萄糖和0.5μg/ml美蓝丹麦ROSCO纸片扩散法:改良的SHADOMY(PH7.0)

6、培养基主要成分:酵母粉,葡萄糖,天冬氨酸,磷酸缓冲液等。菌液制备将受试菌在沙保罗培养基上转种,以保证其纯度和活性。用0.85%的盐水制成酵母菌悬液,调整其浊度达到0.5麦氏比浊标准(约为1~5×106CFU/ml)。常量稀释法:用RPMI1640液体稀释2000倍接种浓度约为0.5~2.5×103CFU/ml微量稀释法:用RPMI1640液体稀释1000倍接种浓度约为1~5×103CFU/mlE-test法和NCCLS纸片扩散法:用菌液浊度为0.5麦氏单位。Rosco纸片扩散法:1.念珠菌:0.5麦氏浊度,生理盐水1:10稀(1~5×105CFU/

7、ml)2.隐球菌属:1.0麦氏浊度3.其它酵母菌:0.5麦氏浊度,生理盐水1:1稀释常量肉汤法(M27-A)先将氟康唑粉末溶于蒸馏水,然后用配制好的RPMI1640液倍比稀释,使其起始浓度为640µg/ml,终末浓度为1.25µg/ml,分装无菌洁净的12mm×75mm试管:64321684210.5.25.125+-前10管:0.2ml氟康唑+1.8ml菌液念珠菌属35℃孵育48小时新型隐球菌72小时读取MIC结果2ml菌液1.8ml1640常量稀释法药敏结果判定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为100%抑制其他唑类药物为80%抑制(取0.2ml的生长

8、对照菌液加入0.8mlRPMI液体培养基的菌液浓度)质控株克柔念珠菌ATCC6258近平滑念珠菌ATCC22019白念珠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