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82097
大小:5.23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1-04-20
《组合型人工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与组合型人工肾内容提要慢性肾衰的治疗概况组合型人工肾的操作(一)维持性透析并发症的治疗现状慢性肾衰慢性肾衰时,由于患者肾功能的丧失或部分丧失,有害物质(尿毒症毒素)在患者体内大量蓄积,从而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适以及一些长远期的并发症。目前已知的尿毒症毒素有200余种。大致上可分为三类:小分子水溶性毒素、中大分子毒素、与蛋白结合毒素。慢性肾衰的血液净化治疗目前,绝大部分慢性肾衰患者采取血液净化方法进行治疗,极少数采取肾移植.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血液透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血液透析溶质清除原理弥散:溶质
2、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多用于标准的间断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器膜材料特点滤器类型半透膜常用材料纤维素衍生物、合成材料清除物质原理弥散半透膜厚度(微米)10-20半透膜孔径(纳米)3最大通过分子量(D)1.5万--3.5万清除物质(可透析性)分子量在350道尔顿以下、水溶性、不与蛋白质结合、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的毒物不通透物质(不可透析性)部分中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非水溶性、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物中大分子毒素、与蛋白结合毒素长期蓄积导致慢性肾衰患者出现大量的并发症。中分子物质(毒素)导致的常见并发症※Leptin积累导致营养不良※β2–MG积
3、累导致淀粉样变及腕管综合征;※PTH积累导致肾性骨病,异位钙化;※肾素积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IL-6,IL-1等细胞因子的积累导致全身慢性炎症反应等。蛋白结合毒素导致的常见并发症※同型半胱氨酸引起心血管病变;※甲酚抑制白细胞吞噬后反应;※硫酸吲哚加速肾小球硬化和残余肾功能丧失;※呋喃丙酸导致神经系统病变(CMPF);※马尿酸引起胰岛素拮抗。在近20年里,血液净化技术针对尿毒症中大分子毒素、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作了大量的探讨,在普通透析的基础上先后出现联机血液滤过、高通量透析、血液灌流等技术。目前高通量透析器分子截留量已达60KD,膜的通透性
4、几近极限(再大将使白蛋白和血液有形成分透出)。但其对于5KD以上的毒素以及蛋白结合毒素的清除能力仍然十分有限。近年来,树脂吸附材料引起了国内外临床的广泛关注。(二)树脂吸附材料基础知识中性大孔树脂吸附原理组成:树脂是一类高分子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吸附范围:中性大孔树脂机对亲脂性及带有疏水基团的物质吸附率较高;对脂溶物质及与蛋白质紧密结合的物质也有较强的吸附效果。能够更有效地清除一般活性炭难以吸附的血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未结合胆红素及巴比妥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但离子交换树脂对体内电解质平衡有一定影响。吸附机理:中性吸附树脂的吸附能力主要
5、取决于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作用和树脂分子基团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亲和力。离子交换树脂是化学吸附(电荷)。中性大孔树脂吸附材料在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时,经过控制聚合反应的有关因素,可设计和合成具有“量体裁衣”特点的特殊结构与性能的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和新型吸附树脂。此项技术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性大孔树脂的网络骨架吸附示意图中性大孔树脂技术路线1、调节树脂孔径到特定的区间具体研究方法:通过调节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采用高分子悬浮聚合方法制备适宜的球形树脂;控制交联度和选择致孔剂采用高聚物交联方法致孔。2、调整树脂分子基团极性具体研究方法:选择富含亲
6、脂疏水基团的交联剂进行交联,使树脂吸附剂具亲脂疏水性。3、调整包膜物理化学性状具体研究方法:合理调节包膜液体系沸点和干燥温度调节膜孔径;选择包膜液浓度和干燥速度控制膜厚度;选择膜材料使膜具亲脂性,通过密度筛选、吸附性能检测确定吸附剂是否符合要求。(三)组合型人工肾概念的提出“组合型人工肾”的概念的提出2004年10月26日,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张明瑞教授在深圳大学国际会议厅作的“世界血液灌流的现状和新技术”学术报告中提出了:组合型人工肾(HD+HP).组合型人工肾的概念:是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利用优势互补的两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全面清除终末期
7、肾病的代谢产物、毒物、致病因子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从而达到内环境的平衡。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清除毒素的原理和效率清除方式水分原理小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蛋白结合毒素高通量血液透析超滤弥散中到高低低血液透析滤过超滤弥散、对流高稍高低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超滤弥散、吸附高高高陈香美教授《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作用》中国血液净化2005.11.4.HD-HP联合治疗可缩短患者总的治疗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长期HD-HP联合治疗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瘙痒和缓解心包炎,并可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改善高凝状态。HD-HP联
8、合治疗还能明显缩短尿毒症心包炎的恢复时间,减少透析次数。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二版)2003年9月360-361页临床试验报告两种治疗方式对iPTH的影响见图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