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76287
大小:3.86 MB
页数:46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类圆线虫病(包括其他畜禽)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类圆线虫病(包括其他畜禽)(二)病原特征各种类圆线虫通常有其较常寄生的宿主:兰氏类圆线虫寄生于猪的小肠黏膜内;韦氏类圆线虫寄生于马的小肠黏膜内;乳突类圆线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黏膜内;鸡类圆线虫寄生于鸡、野禽的小肠黏内;粪类圆线虫寄生于猪、人、犬的大、小肠黏内。各种类圆线虫均为细小的线虫。呈细发丝状、乳白色,头端有两片唇,口腔小,食道长筒型,阴门稍突出,位于虫体后1/3处,虫卵小,大小约45×35微米,壳薄,椭圆形,新鲜排出时已含幼虫。(五)致病作用与症状当感染性幼虫经皮肤进入宿主体内时,能引起宿主皮肤湿疹,幼虫移行过肺时,可引起支气管肺炎、胸腔炎等。虫体在肠道大量
2、寄生时,能引起肠粘膜的剧烈炎症、出血、溃疡等,病症表现精神不振,腹泻,腹痛,呕吐,消瘦,贫血,最后极度衰弱死亡。(六)诊断取新鲜粪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确诊,用贝尔曼法检查杆虫型幼虫而确诊。尸体剖检时,用外科小刀刮取十二指肠粘膜置载玻片上镜检,可找到雌虫。(七)防治丙硫咪唑各种幼畜用10-15mg/kg,隔天再服一次。噻苯(咪)唑猪、马驱用50mg/kg,羊用70mg/kg,犊牛用100mg/kg,口服。有人试验用100mg/kg配成水剂股肉注射对猪体移行中的幼虫有效。磷酸左旋咪唑猪、牛、羊口服8mg/kg,肌注4-15mg/kg。预防抓好下面几点:1、保持
3、畜禽的清洁卫生,经常保持畜禽清洁、干燥,并常用消毒剂(如石灰乳、热水、热碱水、石炭酸水等)消毒地面、饲槽等处。2、定期检查和驱虫。3、粪便要进行无害处理。4、加强饲养管理,成年家畜与幼畜、病畜与健康家畜分开饲养。中医内科学第四章脾胃系病症第一节胃痛第二节痞满第三节呕吐第四节噎膈第五节呃逆第六节腹痛第七节泄泻第八节痢疾第九节便秘学习目的:掌握脾胃病证的发病特点,以及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学习要点: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
4、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与脾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脾胃运化水谷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调摄等功能的异常。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喜润恶燥
5、,不仅需阳气的温煦,更赖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胃气通降。故脾阳(气)易虚,而胃阴易亏。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纳呆、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胃气壅滞,而发生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于和降而上逆,可致暖气、恶心、呕吐、呃逆等。小肠司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依据脾胃的生理和病机变化特点,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泄泻、痢疾、便秘等归
6、属为脾胃病证。脾胃病证的发生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薄弱等密切相关,其治疗强调胃以通为用,脾以升为健,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功能。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第三节呕吐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要点】【名医经验】概述呕吐的概念:呕吐是指胃气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合称为呕吐。呕吐源流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其原因亦有详论,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
7、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日:“诸呕吐酸……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认为寒、热、湿等外邪,均可引起呕吐。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呕吐的证因脉治均有详尽阐述,所列的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均为行之有效的方剂。书中还提出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亦云:“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此时治疗,当因势利导,祛邪外出。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呕哕候》指出:“呕吐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
8、邪,气逆则呕。”认为呕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