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74446
大小:3.94 MB
页数:91页
时间:2021-04-20
《最新第六章-神经系统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神经系统第一节神经系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胞体突起(二)神经元的功能分类(1)感觉神经元(2)中间神经元(3)运动神经元(三)神经纤维的分类传导速度:ABC直径:ⅠⅡⅢⅣ3.链锁状与环状联系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结构基础。4.神经元的韵律活动神经元间的交替兴奋和抑制形成韵律活动,通过运动程序自发或自主完成。中枢模式发生器:一系列中间神经元形成的特殊联系环路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元韵律活动交替发生模式图(二)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基本的功能。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2、和效应器(三)反射活动的协调1.诱导:交互抑制2.最后公路原则:传出神经元的活动规律3.大脑皮层的协调作用4.反馈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一、运动神经元及其活动的调节(一)脊髓的α和γ运动神经元位于脊髓前角的灰质中,分别控制肌纤维和肌梭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和由它的轴突分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二)肌梭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1.肌梭由2~12根梭内纤维组成,两端有横纹,受γ运动神经元支配,中段膨大,无横纹,为核袋区。梭内纤维有两种: 核袋纤维:两条,细胞核集聚在核袋区; 核链纤维:四条,细胞核排成链状肌梭的神经支配: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
3、Aα(Ⅰa)-较粗,螺旋状末梢,末梢终止于核袋区赤道部分;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动态牵拉敏感;Aβ(Ⅱ)-较细,花支状末梢,末梢终止于核链纤维核袋区的外侧;次级传入纤维终末;静态牵拉敏感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γ-肌梭运动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使横纹部分收缩;动态γ运动轴突-核袋纤维;静态γ运动轴突-核链纤维α运动神经纤维-支配梭外肌纤维;α和γ的协同活动:在正常运动中,α和γ是同时受到刺激的,这种现象叫做α和γ的协同活动γ-环路:γ纤维-梭内肌-感受器-α运动神经元,正反馈,缓慢效应γ运动神经原的生理意义:使肌肉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张力,而不是一种断续式的收缩。2.腱器官高尔基腱器:位于
4、骨骼肌与肌腱的接头处,感受张力的变化。腱器官的传入冲动经传入神经兴奋中间神经原,后者使支配腱器官所在肌肉的运动神经原产生抑制,从而防止过分的收缩,另一方面,中间神经原的活动也使相应的拮抗肌兴奋,进一步使承受重力牵拉的肌肉免于过分剧烈的收缩,这一反射称为腱反射。生理意义:调节肌肉的张力。二、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是实现躯体反射的最基本中枢脊髓反射-只需要脊髓存在即能完成的反射单突触反射和多突触反射(一)牵张反射当一块骨骼肌受到外力牵引而伸长时,它能够反射性地发生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牵张反射。1.相位牵张反射:快速牵拉肌肉,兴奋了肌梭中的初级转入终末而引起的。如膝反射。2.紧张性牵
5、张反射:被动弯曲关节激起,由肌梭中的次级传入终末兴奋引起。如重力的作用引起的伸肌紧张性牵张反射。3.脊休克脊髓被横断后,断面以下节段暂时地丧失反射活动能力,骨骼肌以及内脏反射活动受到完全抑制或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的主要表现是: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骨骼肌的反射消失、肌肉紧张性减弱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发汗反射消失;粪、尿潴留。经过一段时间后,以脊髓为反射中枢的一些反射可逐渐恢复,恢复的速度与动物的种类有关产生原因:断离的脊髓节段失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性影响,特别是来自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和前庭核的易化作用。(二)反牵张反射高尔基腱器官的作用与牵张反射产生的作用
6、相反,因此将高尔基腱器官引起的反射称为反牵张反射。(三)屈肌反射以捏夹、灼热等疼痛或伤害性刺激作用于动物肢体时,即会发生相应部位关节的屈肌收缩,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屈肌反射。伸肌反射交互抑制:当支配某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接受某种传入冲动发生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同时则受到抑制,这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交互抑制。对侧伸肌反射:一侧伤害性刺激引起同侧屈肌反射,同时引起身体对侧出现伸肌反射,这种越至肢体对侧发生的反射称为对侧伸肌反射。三、脑干对姿势和运动的控制脑干:延髓+脑桥+中脑(一)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在脑干部分,有一类形态不一、分化较差的中间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错综复杂的一种犹如网状的组织
7、,称为网状结构。上行系统、下行系统脑干网状结构对脊髓反射活动的调节通过下行系统来实现,具有抑制和易化两种作用,所在的区域分别称为抑制区和易化区(二)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rigidity)如果在中脑上丘和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则动物立刻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发生原因: ①正常时:上位中枢(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前庭核等)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前角运动神经元施加影响,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