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乡愁》文化河床 解读对比审美魔方

探访《乡愁》文化河床 解读对比审美魔方

ID:6217420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探访《乡愁》文化河床 解读对比审美魔方_第1页
探访《乡愁》文化河床 解读对比审美魔方_第2页
探访《乡愁》文化河床 解读对比审美魔方_第3页
探访《乡愁》文化河床 解读对比审美魔方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访《乡愁》文化河床 解读对比审美魔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访《乡愁》文化河床解读对比审美魔方  乡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绪,是一段扯不断、理还乱的心园藤蔓。风吹雨淋的破坏不能锈蚀它的棱角,秋霜冬雪的摧残不能抑制它的萌动。从古到今,描写乡愁的作品不胜枚举,长满乡愁的诗人层出不穷。然而,余光中先生却因那首看似质朴无华、平直无奇的短诗,奠定了他乡愁诗人的祭酒地位。这不仅是一种奇迹,更是一支标杆。这不能不让我们动心、动情,让我们反思。作者凭什么创造了这首短诗的独特审美,作品凭什么牵动了这么多读者心田的痛觉神经。纵观语文教学参考和不少赏析评文,虽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但也总有一丝“析情

2、不尽、析艺不清”的惋惜。凭什么,这首诗用一串质朴的生活意象,思亲念家的倾心表白,就凝聚成氤氲的挥之不去的游子思乡念家之情;用一组平直的口语素材,独具匠心的天然构合,就迸发出荡气回肠的赤子思乡念国之愁。我们都知道,能获得这样的艺术效果,离不开作者厚积薄发的诗情和诗艺,离不开作者深厚敦实的文化积淀和深邃浓郁的思乡情结。在此,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最需要厘清,否则会出现许多牵强附会的解释,影响诗歌强烈的使命感,削弱诗歌巨大的感染力。一、要领悟诗人“慎终追远”、“思时之敬”的民族信仰4这首诗中一共四个意象,表达了四种特定的情感。对

3、于“邮票”、“船票”、“海峡”都比较好理解,唯独“坟墓”让人困惑。苏教版教参上解释为这是一个“丧母之痛”的画面,实在让人费解。更何况“景为媒,情为胚”(吴介《围炉讲话》),用丧母之意来诠释,破坏了由“邮票”、“船票”甜美意象营造起来的和谐意境,使温情脉脉的思亲念家赞歌蒙上一层让人伤感的悲情。其实,这是作者从另—个更深的视角抒写了思亲念乡之情,那就是尊祖敬宗的民族信仰。吉礼即祭祀,是我国古代五礼之首,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是中国人重要的社会活动。祭奠祖先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通过祭祖,可以表达“慎终追远”、

4、“追祖溯源”、“绳其祖武”的孝道,也可以满足“事神致福”的愿望。百善孝为先,而祭祖在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中就是尽孝的最好表征。作者提取这样—个意象可谓神圣,祭祖活动是承载民族文化传承的脐带。通过对先祖的祭扫场面的刻画,表达了追本报始、知恩报恩的情怀,也流露出了诗人思乡念亲的寻根情结。这个意象散发出浓浓的孝情,是庄重而神圣的,是向世人宣誓诗人是神州华胄,大陆是诗人的宗脉所在。二、要清楚诗人用对比手法彰显了赤子的思乡爱国情结4对比在这首诗中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物象与情感、意象与意象、历史与现实、浓浓的乡愁与拳拳的爱国之情构成

5、了多层次、多视角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一)巧用叠词,将娇小物象与思乡爱国的赤子情怀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枚“小小”的邮票,传送的却是母子涛涛的思念之情;一张“窄窄”的船票,装载的却是夫妻绵绵的思恋之情;一方“矮矮”的坟墓,供奉的却是子孙对祖先追本溯源的崇敬之情;一湾“浅浅”的海峡,割断的却是大陆与台湾同根同宗的血脉之情。这一组组对比可谓意象鲜明,用物象的微小突出了意蕴的宏大,用意象的单纯折射出思乡爱国之情的丰满。(二)精于构思,将思亲报本的乡愁与祖国分离的民族之痛形成了强烈对比。这首现代诗可以说是传承中国传统

6、诗歌美学的样板,用比用兴信手拈来,化功夫于无痕。用一个个质朴物象作比,营造出一种深情浓意的“乡愁”意境,使“乡愁”这种可感难叙的内心感受,在漂泊异乡的心灵罅隙中生长;使游子难归、祖国分离的惆怅,在华夏儿女的灵魂荒原上弥漫。4特别尾节一个“而”字,更是这种精妙构思的应力集中点,使全诗如晴天霹雳、振聋发聩。为什么诗人要用一个表示转折的“而”字,这里有没有转折的意思呢?试想,思念母亲可以用一张“邮票”满足依念之情;思恋妻子可以用一张“船票”化解相思之苦;追思先人可以用祭扫一方坟墓的仪式慰藉孝敬之情。与母亲异乡分离,与妻子远隔

7、重洋,与先人阴阳两界,虽然怀有无尽的乡愁,但还可以通过“通邮”、“通航”、“祭扫”来实现情感的沟通和交融。然而,就是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没有异域它乡的遥远,没有茫茫大海的宽广,没有阴阳两界的永别,却让诗人只能凭海远眺对岸的故园。更何况这不是天灾,却让同根同宗的华夏儿女只能隔海相思相恋,让宝岛的游子有乡不能回、有亲不能聚、有母不能孝、有子不能教……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历史悲剧?通过前三段对思亲念家的乡愁铺陈,尾段飞流直转,至此,水到渠成,发自诗人灵魂深处的所兴之情砰然而出——期盼“三通”、期盼统一的爱国之情,无须诗人一句

8、直白的宣告,无须诗人膜拜的说教,读者已在这诗意盎然的“乡愁”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灵魂洗礼。对于这首诗,只要我们通过对民族文化层面的审视,就能从更深层上解开诗中的困惑,从历史长河的河床上滗出那牵肠挂肚的乡愁;只要我们通过对传统诗歌美学的静心品味,就会欣赏到比兴手法的审美意趣,从思亲报祖的乡愁中感受到诗人念家爱国的赤子之情。(作者单位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