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幻灯片.ppt

最新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幻灯片.ppt

ID:62162410

大小:438.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幻灯片.ppt_第1页
最新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幻灯片.ppt_第2页
最新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幻灯片.ppt_第3页
最新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幻灯片.ppt_第4页
最新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幻灯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穴位贴敷的相关知识(2)一、概念穴位贴敷,是指在人体穴位之上,利用透皮吸收原理,作用于人体表面,缓解病痛。现在穴位贴敷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种安全的,稳定的治疗方式。二、穴位贴敷的发展历史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 春秋时期,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清代则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的阶段。建国以来,穴位贴敷

2、疗法不但用于治疗常见病,而且应用于治疗肺结核、肝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以及其他疑难病种。六、贴敷方法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

3、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贴敷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在药上热敷或艾灸。适应范围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自汗盗

4、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疟疾、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穴位贴敷的禁忌症(1)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2)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3)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4)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

5、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性发作期等。(5)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不能采用贴敷期间饮食宜忌:(1)不要吃过于冰冷的食物,一般的水果,如西瓜、桃等是可以食用的;(2)不要吃容易过敏的的食物,尤其是哮喘病人,但每个病人过敏食物也不尽相同,一概禁食,也是不科学的,例如鱼、虾、肉,只要平时不过敏,贴敷期间也不需要禁食;辛辣食物不宜多吃。注意事项(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2)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

6、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4)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5)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注意事项(6)对于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7)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8)药物贴敷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

7、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请患者及时取.谢谢!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神经内科李淑嫒本节重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诱因有哪些再出血的临床表现概述原发性SAH:脑表面血管非外伤性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继发性SAH:脑出血穿过脑组织入蛛网膜下腔。病因1、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最常见)2、动静脉畸形3、梭形动脉瘤(HBP/AS)4、Moyamoya病5、其他:肿瘤、脑动脉炎、血液病等病理、生理好发于颅底动脉环分叉处,前部占85%~90%;后循环见于BA尖、PICA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颅内高压脑水肿脑膜炎性反应脑血

8、管痉挛脑缺血与梗塞脑积水出血诱因情绪波动:如激动、兴奋、悲伤、愤怒、疲劳突然用力:如便秘、剧烈的咳嗽、打喷嚏、搬重物→血压升高→出血临床表现1.各年龄均有,青壮年多见,多在活动中发病。2.突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最常见的症状)3.脑膜刺激征(+)(最主要的体征)4.常有发热(第2天以后)5.偶有轻偏瘫、动眼N麻痹、眼底水肿等。并发症:再出血、血管痉挛、脑积水、脑实质出血。常见并发症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其他:抽搐、低钠血症和血容量减少,心肺功能障碍等辅助检查1、CT:蛛网膜下腔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