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说课-课件幻灯片.ppt

最新科学说课-课件幻灯片.ppt

ID:62161713

大小:1.07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科学说课-课件幻灯片.ppt_第1页
最新科学说课-课件幻灯片.ppt_第2页
最新科学说课-课件幻灯片.ppt_第3页
最新科学说课-课件幻灯片.ppt_第4页
最新科学说课-课件幻灯片.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科学说课-课件幻灯片.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说课-课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设计理念教学流程总结概括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理解教材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给学生更多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设计理念教学流程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2.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不同沉浮情况3.小组讨论液体的判断方法教学流程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种液体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确定实验方案2.明确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3.加热2个杯中的液体----A没有留下痕迹B有白色物质教学流程第三部分调制液体深化认识推测——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2.调制一杯

2、盐水,并做好实验记录3.比较重量4.结论:盐水比清水重,盐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教学流程第四部分拓展延伸探究活动出示课件,介绍死海。使学生明白死海淹不死人的道理2.演示实验,奇怪的量筒通过对比蜜,水,油的浮力得出结论:不同的液体,浮力不同3.利用盐水选种纵观全课,我们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有帮助的。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给学生更多机会,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知。总结概括谢谢谢谢指导!第七章生物反应器中的物质传递微生物反应过程传质的几种水平胞内传质细胞膜-胞外传质超细胞传质对于

3、需氧的微生物反应,还存在一个氧从气相通过扩散进入液相,进而又经扩散进入絮凝体内部供给细胞进行呼吸的传递过程氧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的传递阻力①氧从气相主体扩散到气-液界面的阻力②通过气-液界面的阻力③通过气泡外测的滞流液膜,到达液相主体的阻力④液相主体中的传递阻力⑤通过细胞或细胞团外的滞流液膜,到达细胞团与液体界面的阻力⑥通过液体与细胞团之间界面的阻力⑦细胞团内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介质中的扩散阻力⑧进入细胞的阻力①~④项属供氧方面的阻力;⑤~⑧项为耗氧方面的阻力。当单个细胞以游离状态悬浮于液体中时第⑦项阻力消失§1.微生物的氧消耗速度与氧的需求溶解氧气相中氧分压的影

4、响服从亨利定律(Henry′slaw)氧的消耗速度氧比消耗速度(呼吸速度)的关系式为如果如果碳源消耗于菌体、水和CO2外,不生成代谢产物,则因此氧消耗速度为§2.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气相成分单向往液相扩散溶解的物质传递过程。物质传递速度的机理,主要模型有根据Whiteman建议的稳定模型(1923年提出)与Higbie提供的不稳定模型(1935年提出),前者以双膜学说(two-filmtheory)。稳定模型三种假定:1.在气、液两相的主流内,溶解气体主要通过对流传递,可是沿着气液界面的气、液两侧各存在着层流薄膜,溶质气体只靠分子扩散在两界膜内移动。2.溶解气

5、体在两界膜内的浓度分布与时间无关(稳定状态)。3.在界面处,气相中的分压与液相中的浓度之间常常达到平衡,在那里完全不存在物质传递的阻力。通过气膜的传氧推动力为,继续通过液膜时推动力为。在稳定传质过程中,通过两膜的传氧速率应相等.此pi式中和ci均无法测量,故此式无实用价值。为了实用,应将不可测量的参数改写成与之有函数关系并且可以测量的其它参数。用总传质系数代替分传质系数,用总的传质推动力代替分推动力,把上式改写为:总传质系数分别与膜传质系数的关系为对于氧的难溶于水来说,H很小,气膜传递阻力与液膜传递阻力相比可忽略,即,因此不稳定模型这个模型是指气体不稳定地被

6、吸收到不紊乱的液体(即静止或层流流动的液体)中的情况。如果含有某一溶解气体的气相与某液体相接触时,则液侧界面近傍的浓度分布随时间变化,不成为稳定状态。若只考虑不稳定分子扩散的吸收,则在时间内平均吸收速率可用下式表示:影响的因子需氧微生物反应器的性能,用体积系数表示,体积系数高的设备性能好体积溶氧系数的测定方法①亚硫酸盐氧化法②极谱法③氧的物料衡算法④溶氧电极法应用溶氧电极测定通气搅拌系统的体积传氧系数为溶解氧积累测定的三个用途1.对生物反应器的传氧性能进行测定,以便选择最佳条件进行操作,并对其进行评价。2.对发酵过程传氧性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判断发酵过程的供氧

7、情况。3.为通风罐的研究过程找出设备参数(如),操作变数(如N-搅拌器转数Q-通风量)与的关系,以便进行运用发酵罐的放大和合理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