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工作中需要面对的最核心的关系。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尊重,是教师专业生活和道德修养过程中必须回应的一个问题。我有以下看法: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呼唤真正的尊重。 把尊重放在首要位置来讨论,不仅因为尊重是教育产生效力的基础,而且因为在实践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尊重存在不足。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师生之间的年龄和角色差异很容易导致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存在成人和未成年人的年龄差异,而且相对学生而言,教师“闻道在先”,班主任是行政管理者,级别和权
2、力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出于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加上要求尊重的(维权)意识不强,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行为往往迫于威严,有苦难言,忍气吞声。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 2、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而这种责任和使命很容易使教师忽略尊重。 教师承担着学校巨大的升学压力,班主任承担着巨大的管理压力,纵然要求过高甚至不合理,也只有落实的份。在压力面前,有些工作就会变形。对于学校的管理和思想工作并没有做好解释,没有彻底沟通,落实起来非常生硬,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生最多处于教师的威严表面上照做,实际上内心是排斥的,对管理
3、制度并没有做到深度认同。这样的学生容易存在侥幸心理,早晚还会出现问题。由于缺乏尊重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出于爱的教育行为并不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其结果轻一点是教师的努力看不到效果,重一点是师生间产生矛盾和冲突。对艰辛的付出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很多教师感到委屈,甚至感觉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是高危行业,自己的生活都惴惴不安。他们没有意识到,缺乏尊重的基础,致使学生产生了抵触和逆反心理,教育才没有成效。二、如何做到尊重学生呢?1、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如何理解学生呢?从被接受者的角度“将心
4、比心”是一种有效的理解方式。在理解学生时,不妨想一想“假如我是学生”,“假如我在他的处境”,然后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强加于人”。07级李姓女生学习很好,压力很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我看来有些另类。 由于压力大经常找我谈话,有时候哭闹。虽然我很有耐心,但是看到她的表现,仍然想改变她的三观,每次谈得还都挺好。但是过不了一两个星期,依然如故。终于有一次谈话,她主动提出来,老师,您有您的观念,我有我的观念,为什么您总把您的观念强加给我?我一下子就怔了,当时很气愤,平时都是我教育学生的份,哪有学生教育老师的?!
5、谈话草草了事,待我心平静后,好好想了一想:我确实没有完全站在她的角度、她的处境处理问题。我和她的观念虽然不同,在我看来虽然有些另类,但不代表她的观念就不好就全错,也许学习好的同学就该有点“个性”,我有尊重她吗?我是不是一副管理者的架子?我愿意让别人改变我的既有正确认识吗?或许我们只是观察角度不同罢了。后来的数次谈话,我再也没有强加我的意识给她,而是侧重于引导她分析解决问题,她的状态也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有大将的气度,或许这就是尊重她、理解她获得的成效吧。她顺利高中毕业,考入了理想大学,她的综合素质在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是校学
6、生会的一分子。同时, 换位到学生的位置不仅要想一想自己也曾经是学生,而且还要看到今天的学生已经不是昨天的学生,我们生活过的少年时代已经被今天的时代超越,今天的学生已经全面超越了学生时代的我们(尽管这种超越未必全是积极的东西)。因此,不能用我们当初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要求今天的学生 。我们需要蹲下身子重新认识和了解今天的学生,需要“再当学生”。在理解和教育学生时,教师需要成为“大学生”。 2、接纳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接纳学生的局限,接纳学生不成熟的现状,接纳学生多样性的表现,接纳学生发
7、展变化的差异性,接纳现有的生活方式,用“教育学关怀”拥抱眼前这“不完满的世界”,那么学生才会真正的接纳你,尊重你。 这也和我们六中提出的“人人有才,因势育才”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学校的美术特长班、书法特长班专业合格率100%,每年都有八大美院,近几年的成绩有目共睹。这就是接纳学生差异化发展的最好例证。 3、被学生接纳。即便你接纳了学生,为了好的教育效果和学生发展,你还必须被学生接纳。对每一个善良而追求成功的教师来说,不被天真无邪的学生接纳和欢迎,可能都是痛苦的。如何被学生接纳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个人魅
8、力、关心爱护学生、管理公正等方面,获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基本就意味着你被接纳了。三、尊重学生,我的具体工作1、推行感恩教育。多次召开主题班会,比如《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布置德育作业——观察父母的难处,学习《论语》、《弟子规》活动,强化德育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现身说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