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的方法创新.doc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的方法创新.doc

ID:62158429

大小:2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9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的方法创新.doc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的方法创新.doc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的方法创新.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的方法创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的方法创新唐惠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21541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注重语文运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由此可见,“探究”是语文学科所应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自2007年起,课标版“语文考试大纲”也在原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2、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增加了“探究”能力层级。根据“考纲”解释,“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主要针对“作品意蕴”、“背景意图”、“自我见解”三个方面——既不是对信息的纯粹吸收,也不是单纯的对艺术性的评说鉴赏。应对高考语文卷中的探究题,自然不能仅靠高三一年相关模拟题的强化训练;提高探究能力,更应落实到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致力于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明确探究的特点与基本理念,掌握探究的常用方法。一、基点—-经典的探究题(一)切实利用好课文后的探究题以苏教版

3、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为例,每篇课文后大多设有探究性思考题。如:(1)《祝福》一课的探究题是:阅读鲁迅的《药》,联系初中学过的《藤野先生》和《孔乙己》……你是如何看待鲁迅作品中“看”与“被看”背后的实质的?请和同学交流看法.(2)《荷塘月色》一课的探究题是:文学经典是可以常读常新的,《荷塘月色》就是这样的作品。阅读下面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包括钱理群的《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等四则),再次研读作品,谈谈你对作品新的感悟。(3)《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探究题是:脂砚斋评点“林黛玉进贾府”,有“总借黛玉一双俊眼中传来”之语。阅读

4、《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进荣国府”、第三十九至四十二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将它们和本文进行比较,讨论交流不同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不同的生活风貌、人情世故.从中不难发现,教材编者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已知”、“结合材料"、“扩展阅读”,有意识地突出了在“比较”和“讨论交流”中探究的学习方式.(二)针对课文,编拟思辨性强、思维含金量高的探究题1.探究题的基本特点第一,问题的启发性。即要能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的思维以一种导向,使他们沿着这个导向探索下去.如:(1)请依据文本,以“关于祥林嫂死因的分析报告”为题写一段文字。(《祝福》)(2)文中有哪些

5、体现“山”在“思考”的句子?谁应该“像山那样思考”?所谓“像山那样思考",其实质是什么?(《像山那样思考》)第二,问题的开放性.即探究题的答案是相对开放的,以文本的某句话或某一点为触发点和起点,联系文本进行拓展。如:(1)如何看待祥林嫂“最后的疑惑”?这是“一个伟大的疑惑”吗?(《祝福》)(2)课文第2段中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这两句话表意上有什么区别?(《我与地坛(节选)》)第三,答案的个性化。即鼓励个性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受他人观点左右,渗透个性化的思考,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实现碰撞。如:(1)关于“到中流击水,

6、浪遏飞舟”,一种解释是“击水”即游泳;另一种认为“中流击水”是“中流击楫”典故的转化。你赞同哪一种理解?为什么?(《沁园春•长沙》)(2)论述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时,黑塞提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获得教养的途径》)第四,答案的多元性.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模糊性、多义性,也因为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角度往往有差别,学生有时会作出不同的却都符合要求的解答。如:(1)伽西莫多在喝爱斯梅拉达喂给他的水之前,为什么要滚出一大颗眼泪?仅仅是对爱斯梅拉达表示感激吗?(《一滴眼

7、泪换一滴水》)(2)作品中“我"去“地狱”采铃兰花,究竟是不是父母有意且巧妙的安排?为什么?(《铃兰花》)2。探究的角度第一,利用课文标题。我们常讲,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的灵魂。由于地位突出,从创作的角度而言,作者对标题常常反复斟酌,力求取得给人视觉冲击、使人萌生阅读冲动的效果。反过来说,既然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或主旨的艺术提炼,那么从阅读的角度看,解读标题既是文本理解的一个窗口,也是文本阅读的一种方法;注重对标题的分析,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思索与探究的积极性,并为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1)日本签署投

8、降书明明是在1945年9月2日上午,课文为何以“落日”为题?请谈谈你的认识。(《落日》)(2)①关于“绝地”:“绝”字释义主要有三,即“断绝”、“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和“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