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长春市二道教育实验幼儿园2012年8月,根据《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课题研究方案》的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园确立的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的培养”通过了立项审批。从课题确立以来,教育局、教科研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局分管领导和教研员多次亲自参与了共同体的研究工作,并及时给予了指导和点拨,保证了研究工作的顺利行。 一、课题的基本内涵和内容1。本课题核心内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幼儿园与小学教育在习惯培养上的衔接,了解、分析幼儿园、小学在语言教学
2、方式上的差异性;探索幼儿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通过幼儿园、小学、家庭三者达成共识、步调一致,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在教育原则上同步,三方共同配合承担起培养幼儿良好语言学习习惯的任务,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习惯培养的一致性、相承性、连接性,达到为孩子入学降低难度、减少坡度的目标,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到小学的学习“转型期”。2.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倾听习惯的问题。(2)完整话表述的问题。(3)朗读、诵读的问题。(4)幼儿前书写姿势的问题。3.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园课题组确
3、定了小、中、大各年龄段研究的重点及目标包括:第一学段(小班)以激发幼儿说话的欲望,愿意与人交谈,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听懂普通话,并能听懂简单的语言指令。第二学段(中班),尝试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找准读与认的结合点,加强说话、指读为重点,初步培养孩子倾听别人说话,尝试用完整话表达意愿的习惯.第三学段(大班)拓宽幼儿说话的的渠道,丰富幼儿词汇,用不同的字、词说完整话为培养重点;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幼儿积累丰富语言、养成倾听别人说话并提出不同意见的良好习惯;尝试开展孩子自我
4、服务、自我管理等生活活动,为入小学做准备。二、课题推进的策略和做法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2012年8月-2012年9月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了解教改信息,结合幼儿园、小学教育现状,确立子课题,撰写研究计划。2012年9月—2013年9月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总结思考前期工作,撰写阶段性实验成果报告,准备下一阶段的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2013年9月-2013年12月为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整理汇总各种研究资料,汇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我们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的工
5、作、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也在按照研究计划有序推进,部分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开题初期,我们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课题开题活动,通过对课题计划的解读、研究内容的分解,让教师对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其次,幼小教师一起亲临学校和幼儿园课堂,目睹幼小教育教学的差异,形成了共同关心课题研究的氛围。由于该选题是真正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来自于老师们真正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同时,研究的切入点也与老师们的教学实践紧密关联、可操作性强
6、,因此,课题真正得到了老师的关注,激发了老师们参与研究的热情.(二)深入调查,确立课题。为找准幼小教育中不相适应的真实问题,我们采用书面问卷、个别访谈、集体交流等方式对教师、家长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小学教师进行了座谈,并发放了“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教育调查问卷"80多份,获得了大量真实的信息,了解了两个学段之间的差异,弄清了需要衔接的研究点,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调查摸底、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应是兴趣与习惯的衔接,衔接工作
7、应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入手。同时,冷静地分析了我区目前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领导的帮助下,最后确定了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并顺利通过了课题组的审核。课题确定后,研究小组对课题实验做出了规划和计划,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逐步进入研究状态,掌握研究方法,为课题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做好了前期准备。(三)健全组织,强化管理。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实力,开题初期,我们确立了“领导引领、骨干参与”的课题思路,本着规模由小到大逐步推开的原则,成立了园长任组长,业务园长、
8、保教主任及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小组,确立了研究方向,保证了课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实施阶段,我们及时调整了课题管理策略,采取了“横向覆盖、纵向深入"的方式,即横向采取大班年龄组的教师全部参与课题研究,纵向从小班开始,每个年龄段确立2个课题班,这样既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覆盖面,又保证了课题组不断注入新生力量,使研究活动的深入、持续开展,更便于积累经验。目前,我园已拥有了10个课题班,20多名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具备了现实性、对比性、科学性和延续性.(四)交流互动,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