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doc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doc

ID:62153083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4-19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doc_第1页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doc_第2页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3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怀吴中陆游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问题】(1)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这首诗尾联的思路独辟蹊径,由自己在蜀川怀吴中联想到吴中无人怀念自己,相比之下,更加显示出千里客居者的孤独与苦闷。在写法上这一联有两重含义,试分析这两重含义的所指。(2)诗中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怎样的愿望?【答案】(1)一是用“柳

2、”音谐“留”,明写留恋吴中;一是用“灞桥”暗指京都,暗示朝廷无人赏识自己的才能。(2)借思乡之情抒不能为国尽力之恨;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赏识自己,让自己能为国尽力的愿望。3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问题】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答案】用“眼”形容泉小,用“无声”说明流细,“尖尖角”说明荷叶初出,也突出了小蜻蜒为小动物。作者所选景物小巧天真,别致有趣,动静结合,令人神怡。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问题】(1)整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答案】(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34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问题】(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答案】(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 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

5、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问题】(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

6、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 (2)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3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日暮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7、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问题】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答案】(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http://qh.zgjsks.com/?wt.mc_id=bk121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