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2140927
大小:490.50 KB
页数:79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方剂课件(三)(18-23)课件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 记忆中的故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怎么这么热”,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孩子们却在周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孩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母亲总是,好似生
2、气的样子,边扇边训,“你看热的,跑什么?”此时这把蒲扇,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 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长的时间隧道,袅方剂课件(
3、三)(18-23)3、水湿病的治法祛湿基本三大法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小便去苑陈痤——攻逐水湿、活血化瘀等①根据湿病的病位及寒热虚实论治水湿在表在上——微汗祛湿在里在下——芳香化湿、苦燥化湿、淡渗利湿湿从热化——清热祛湿寒化——温化水湿水湿壅盛实证——攻逐水湿②调理脏腑功能以治湿——治本之法肺失宣降,通条水道——宣肺以调水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健脾祛湿肾虚水无所主——温肾化水三焦气滞,决渎无权——宣畅三焦气机膀胱气化不行——温化膀胱,化气行水③治湿常需调理气机,多配理气药——使气行则水行,气化
4、则湿亦化。水津不布气主运行布化水液,气滞水湿内停湿为阴邪易阻气机[变化运用]:1、使用注意:本方性偏苦燥,易伤阴血,对阴虚、孕妇不宜使用。2、附方:柴平汤:即小柴胡汤合用平胃散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功用:和解少阳,祛湿和胃主治:湿疟、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脉濡。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病机]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风寒外束卫阳被郁湿阻中焦运化失职霍乱吐泻升降失常脘腹疼痛、苔白腻气机阻滞恶寒发热,头痛(表证)[治法]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方药配伍]君:藿香──外散
5、风寒,内化湿浊,辟秽和中止呕紫苏、白芷──助君外散风寒,芳化湿浊。半夏、陈皮──燥湿和胃,降逆止呕。厚朴、大腹皮──合陈皮行气化湿,畅中除满,使气化则湿化桔梗——宣通肺气助表邪外散通调水道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臣佐使:生姜、大枣、甘草──补中和胃、调和诸药配伍特点:(1)本方表里双解,但以辛香温燥除湿为主(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治表为辅。(2)祛湿配理气药,使气行则有助于湿化。[变化运用]使用注意:湿热霍乱吐泻非本方所宜。茵陈蒿汤[主治证病机]湿热蕴结中焦无汗热不能外越小便不利湿不得下泄湿热熏蒸
6、于肝胆胆汁外溢浸染肌肤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阳黄)湿热阻滞:发热、口渴、腹微满、恶心呕吐、 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苔黄腻、脉沉数。[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配伍]茵陈(重用)山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君: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引湿热下行从小便去臣::泻热逐瘀,通利大便导瘀热从大便走佐:前后分消湿热之邪清热利湿退黄[临床运用]1、本方为治湿热黄疸的常用方,其证属湿热并重者,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为辨。2、如热毒重者,可加黄芩、胆草、板蓝根以清热
7、解毒;湿重者,加猪苓、泽泻以渗湿;胁肋胀痛者,加柴胡、郁金、川楝子以疏肝理气止痛;瘀滞重,胁下痞块者,加丹参、赤芍、丹皮以活血祛瘀;如见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以和解少阳。3、使用注意:寒湿黄疸(阴黄)不宜使用。治黄疸选方黄疸湿热黄疸湿热并重-----茵陈蒿汤热重于湿-----柏皮汤湿重于热-----茵陈五苓散(见利水渗湿剂)寒湿黄疸------茵陈四逆汤(阴黄)(阳黄)八正散[主治证病机]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或气化闭阻──小便癃闭不通小腹急满。湿热内蕴
8、──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湿热淋证[方药配伍]木通、瞿麦、扁蒿滑石车前子利水通淋清利湿热山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导热下行大黄──清热降火,泻腑通便以分消湿热灯心草──清心利水,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淋痛利水通淋清热泻火五苓散[主治证病机]水湿内停气化不利太阳表邪未解──头痛微热,脉浮膀胱受邪,气化不行──小便不利水蓄不化,精津不得输布──渴欲饮水饮入之水,无有去路──水入即吐(水逆证)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水溢肌肤──水肿湿浸肠胃,升降失常──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